唐朝的憂患不在這些佞臣,
而是藩鎮割據的節度使。
【等到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李泌再次出山,此次他輔佐太子李亨。
李泌為了平定叛亂殫精竭慮、籌謀劃策,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是李泌保住了日后唐代宗李豫的太子之位。
可惜,李輔國和元載的嫉妒,加上李泌與唐肅宗的政解不和,又無法勸解而選擇退隱。
李泌認為在安史之亂后期,唐軍已經占有優勢,應該集中力量直導叛軍的老巢,斷了他們的退路,如此才能徹底解決叛亂。
但是唐肅宗李亨卻一心要收復兩京,最后在收復河北,如此讓叛軍得以機會長期盤踞于河北,為后面的藩鎮割據埋下巨大的隱患。
李泌主動請辭后,離開了李泌的輔佐,唐肅宗開始晚年昏庸,并讓李輔國把控了朝政。】
聽神跡所述,李豫感嘆李泌之才,若當初就信任李泌,大唐江山是不是就不至于如此。
但是世間沒有賣后悔藥的,如今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
李豫再次嘆氣,談到信任二字,何其容易又何其艱難。
想到日后仆固懷恩會聯合外族造反,李光弼對自己見死不救,李豫再想如何能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
大唐再禁不起折騰了,可就聽其任之,任由藩鎮做大么?
李豫不是不知藩鎮的弊端,可當下朝堂還有多少實力,別人不清楚,李豫可清楚的很。
一旦讓那些節度使知道朝堂羸弱,后果不堪設想。
“來瑱不能動,仆固懷恩不能反。”唐代宗李豫喃喃道。
神跡的出現打亂了唐代宗李豫原本的計劃。
對于藩鎮割據,剛剛登基的唐代宗李豫還沒想姑息,他本打算從來瑱下手,給眾藩鎮一個下馬威。
如今看殺死來瑱造成的后果,不是如今的朝堂可以承受的。
“神策軍。”李豫把關注點又放在了禁軍上,首先朝堂得有能力自保才行。
【唐代宗李豫登基后,李泌再次被征召入朝,并擔任翰林學士一職。
但是因為受到元載等人的排擠,李泌不肯入朝。
當然了,還有這么一個說法,李泌認為唐代宗多疑,因此才不肯留下輔佐。】
聽神跡說自己多疑,唐代宗李豫開始反思,作為帝王,他的心xiong的確不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