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擁兵自重于朝堂于不顧。
總結一下,
安史之亂后的大唐沒有號召力,
但是偏偏吐蕃外族虎視眈眈,要平定就必須依附于武將,
而用文臣制衡武將,
必定又激發文臣武將的矛盾。
最后矛盾激化,
背鍋的就是當朝皇帝,
若重用宦官,
文臣武將則一同不滿,但是他們不滿的同時,
又不忠心。
怎么看,安史之亂后大唐已經進入到了惡性循環,
若想延長國祚,只能是朝堂和藩鎮妥協,藩鎮之間再互相制衡,但這并不是長遠之計。
唐代宗的思緒定格在神跡的一句話上,“若當政的是李倓?!?/p>
是呀,大唐缺的是有武力的君王,而不是自己這樣只懂權衡勢力的君王。
但是他的皇弟已死,天下哪里去找
李適倒也聽話,
李豫讓他跪下他便馬上跪下,他之前在書簡中看過神跡之說,不想竟是真的。
難道自家父皇是得神跡指點才非要御駕親征?
【隨著唐代宗李豫休養生息,加上朝堂幾次大敗了吐蕃,
朝堂的威信逐漸回籠。
正因如此,
節度使手下的親兵們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他們既不想與朝堂為敵也不想回歸朝堂。
但凡節度使怠慢他們,
他們便開始不安分的造反,大的藩鎮節度使還能鎮壓,
小的節度使就比較頭疼,所以說土皇帝也不是那么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