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
,若你面臨的是安史之亂后的大唐,你會如何?”李治好奇的問。
李泰仔細想了想,隨后嘆了一聲氣,“反正不當皇帝便是。”
李泰的答案是無解,他認為李豫做的已經不錯了,若換成自己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殿下眾臣聽到后世大唐竟然如此屈辱,一個個痛心疾首。
眾臣開始從神跡所述中分析大唐落敗的原因,他們既為大唐臣子就要為大唐逆天改命。
【唐代宗李豫如此也是無可奈何,此時吐蕃突襲大唐,郭子儀等人正率兵對抗吐蕃。
朝堂再無多余的力量去應付藩鎮,唐代宗李豫只能忍了。
唐代宗李豫不想動武,只能派人勸說田承嗣拆了祠堂。
節度使田承嗣得寸進尺,拆祠堂可以,但是必須讓朝堂加封自己為宰相。】
“這佞臣!!!”李適氣的渾身顫抖,雖然他體諒自家父皇的苦衷,但是對方著實欺人太甚。
不是還有那么多節度使聽朝堂調遣么,打!怎么不打他!!
【唐代宗李豫沒有辦法,只能加封田承嗣為同平章事,并冊封他為封雁門郡王。
不但如此,唐代宗還把公主下嫁給田承嗣的兒子,和田承嗣結親。】
李適已經不知該怎么說他家父皇,竟然忍氣吞聲到如此地步。
“父皇,兒臣不明白,您為何如此慫!”李適直接質問李豫,若還成他自己,傾盡國力也要打死他。
李豫不語,他之前一直認為只要隱忍就能維持平衡,等著朝堂有了實力后,后代子孫再除藩鎮之患。
如今李豫卻覺的自己錯了,大錯特錯,這些隱患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反而會成為大患。
“是朕錯了。”李豫道。
李適聽他家父皇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一時間倒不知該說什么。
【但是唐代宗李豫如此優待田承嗣并沒有換回他的感恩戴德。
公元775年,昭義又發生兵變,昭義節度使薛崿被趕下臺,從而投靠朝堂。
田承嗣則趁著昭義兵占領昭義四州,唐代宗李豫發兵準備鎮壓田承嗣。
與此同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則主動要求一起攻打田承嗣。
倒不是李寶臣他們突然轉性為朝堂效力,而是節度使之間本是競爭關系,一方做大作強必定會威脅到周邊的節度使。
更不用說田承嗣還得罪過李寶臣和李政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