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給神策軍降低待遇,大家都知道工資是好漲不好降的。
沒有辦法,唐德宗李適只能排出他的心腹大臣陸贄去談判,和之前的奸相不同,陸贄是位值得信任的大臣。】
唐太宗,唐
聽到這,李治忽然理解為何唐德宗李適不舍奸臣了,因為安史之亂后,君主和武將之間的信任全無,互相猜忌。
但凡有一點誤會,君王會懷疑武將會不會反,而武將則擔心君主會不會卸磨殺驢。
李治嘆了一口氣,君主和臣子間的信任到底該怎么維持呢?
武周
“三郎,你覺的該如何解決朝堂和臣子間的不信任。”武則天問李隆基。
說到底,安史之亂的根源就是李隆基對臣子的不信任。
“平衡好各方權利,且中央必須有平定內亂的勢力,讓這些臣子知道造反的后果。”李隆基道。
“所有的任命權和稅收一定要歸于朝堂。”李隆基如今知道這兩項權利的重要性,絕對不能為了擴張領土而把這兩個權利下放。
那些藩鎮節度使正是因為有了這兩項權利才不把朝堂放在眼中。
【于是唐德宗李適派陸贄去游說李懷光,繞是陸贄也說服不了李懷光,陸贄也覺得李懷光有問題,怕他會步朱泚后塵。
因此陸贄回朝后立馬上諫,他提議讓讓李晟、李建徽、楊惠元三路大軍離開李懷光,以免李懷光心生異心造反,會把這三路大軍給平定了。
但是唐德宗李適不想放棄李懷光這樣的大將,于是唐德宗想親自率領禁衛軍前往咸陽,督促李懷光。】
【阿斗】:唐德宗親自去,李懷光不會認為唐德宗是過來抓他的吧?
【但是唐德宗李適此舉得到了李懷光的強烈反對。
沒有辦法,唐德宗李適為了安撫李懷光,再次給他加官進爵
,并且賜給他免死鐵券。
李懷光得到免死鐵卷后更加激動,這免死鐵卷代表著唐德宗對他的猜疑,這是赤果果的懷疑自己要造反啊。
于是李懷光氣惱,說他本來不想造反,但如今得了免死鐵卷,那就不得不反了!】
“這……”李適深深無奈,當真是自己怎么做都不對。
明明自己已經盡力安撫了,為何還會這般……
李適這才真切的感覺到當皇帝并沒有他之前想象的那樣簡單。
自己的每一個決策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后果。
【興元元年二月,李懷光正式發動了造反,正如之前大臣陸贄所預料的那樣,李懷光快速吞并了李建徽、楊惠元的部隊。
當初陸贄向唐德宗李適諫言后,唐德宗李適只讓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的軍隊與李懷光分兵。】
“兒臣無能,還不聽諫言。”李適不知該怎么罵自己了,忠臣的諫言自己一概不聽,但是對奸臣的諫言卻一一執行。
自己也未到晚年,怎么會昏庸如此……
李豫嘆了一聲氣,他也不怪李適,到底是能力不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