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對‘花田魔法’感興趣嗎?它可以讓你的住所變成一片花海。”
“不用了。”
注意力是一種極為寶貴的精神資源,她要用在刀刃上。
待精靈教會了她古語的發音、基本的含意后,阿薩思就抱著一本加厚版的古精靈語辭典進入了自學狀態,而萊戈拉斯挑了個房間住下,他可沒進化掉睡眠。
之后,阿薩思的每一天都過得像高速轉動的洗衣機,卷,往死里卷。
白天專業課,傍晚接案子,夜間學魔法,周末回千葉。一邊拿怪談練手,一邊對亡靈深入研究,隨著實驗數據的增加,無論是對怪談還是對靈魂,她都有了長足的了解。
她開始從另一個層面看世界——
就像星球有自我意識、自然能量會改變形態一樣,萬物有靈的“靈”不止靈性,更是具備靈魂的體現。
靈魂是什么?
它是一種十分特殊的能量,類似于宇宙中的“以太”,生成方式不固定,形態也不固定,天然能在維度中穿梭,不像實體會受到維度的隔離和壓制。
比如人類入睡,他們的靈魂可以在夢境中暢游,感受真實的飛翔滋味,可他們的身體囿于床榻,離不開枕頭與被窩提供的舒適環境。
這么一看,仿佛是實體限制了靈魂的自由。可實際上身心不可分離,靈魂是“以太”,不收束在實體內就容易消散于天地間;實體是“魂器”,它的提升能滋養靈魂,讓其變得凝練強大,直至可以脫離實體而生。
所以,只要宇宙中的以太能量不滅,靈魂就是存在之物,它的第一法則永遠是“萬物有靈”。
即每一種實體只要有靈魂,都有實現“長存”的機會。
而一旦實體消亡,靈魂從體內掙脫而出、以能量的形式游離在世界上,那么它就會自動遵守靈魂的第二法則“萬物平等”——
即為了實現“長存”的目標,而以靈魂的形式與萬物展開能量競爭。
不論實體“生前”是人類、虎豹、蟲豸、花木還是玩偶、桌椅、紀念物,“死后”皆為靈魂。全是以太能量,誰比誰高貴,就是爭。
靈魂也遵循叢林法則,也需要狩獵進食,也能夠成長進化。因此,以靈魂為主體的“怪談”才喜歡狩獵人類,因為人類“多汁飽滿”。
智慧生物能溫養靈魂,而靈魂得到滋養,所獲的以太能量就多、強度就大。
人類受軀殼所限,總覺得世間無神異,自身很普通。殊不知,他們所獲的力量貯存在靈魂中,會在他們無意識的一句話、一個習慣、一個舉動中釋放能量,影響極為深遠,無形中促使人類規劃了自己的命運,并相信這就是“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