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這世間萬物都入不了她的眼。
唯有手腕輕抬時,銀鐲上的回紋在燈光下閃過細碎的銀光,為這份疏離添了幾分煙火氣。
臺下的議論聲像被風吹動的蘆葦,起初只是零星幾聲,很快便連成了片。
“這就是《杏林傳》里那個演小神醫的云昭?真人比劇里還仙啊。”
前排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悄悄側過頭,跟身邊的同伴低語,手里的折扇輕輕敲著掌心。
“你看她那氣質,清冷得像山巔的雪,偏偏彈起琴來又溫柔得像流水,怪不得能演活那個外冷內熱的角色。”
同伴正舉著望遠鏡看得入神,聞言連忙點頭。
“可不是嘛,我原本以為她就是個新人演員,沒想到古箏彈得這么好。”
“這指法,一看就是下過苦功夫的,不是隨便糊弄兩下的花架子。”
“你聽這泛音,多干凈透亮,跟玉珠子落進水里似的。”
后排的幾個音樂學院的學生更是激動得小聲討論起來,有人還掏出手機對著舞臺錄像。
“她用的是搖指技巧吧?你看她手腕發力多穩,這么快的節奏都沒亂,音色還能保持這么勻,絕了!”
一個戴眼鏡的男生推了推鏡框,語氣里滿是贊嘆。
“而且她對曲子的理解很特別,別人彈《春江花月夜》都往華麗里走……”
“她倒好,彈得跟水墨畫似的,留白特別多,反而更有味道。”
旁邊的女生跟著點頭,手指無意識地在空中模仿著彈奏的動作。
“我剛才注意到她左手按弦的角度了,手腕幾乎貼在琴身側面,這是很傳統的古法手法。”
“現在很少有人這么彈了。聽說這種手法能讓低音更沉,高音更透,果然沒騙人!”
“你聽這低音區,跟敲編鐘似的,有厚度!”
坐在貴賓席的顧老爺子聽得格外認真,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打著節拍。
他年輕時也愛聽古樂,見多了市面上花里胡哨的表演,像云昭這樣把技巧藏在韻味里的,倒是難得一見。
“這小丫頭,不光會看病,手上功夫也扎實。”
他跟身邊的老友感慨,目光落在舞臺上那抹月白色的身影上,帶著幾分欣賞。
“你看她彈琴時的樣子,不驕不躁,心穩得很,是個能成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