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長似乎想起了什么,邊走邊對楊廠長隨意提起:“老楊,你們廠五一搞的那個話劇,《當家做主》,我后來聽下面同志匯報,反響不錯。工人同志們都說好,很提氣。看來,你們廠在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門道。”
楊廠長這次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坦誠道:“領導,實不相瞞,這話劇,從劇本構思到組織排演,主要是小蘇同志一手抓起來的。我們就是提供了些支持。年輕人,敢想敢干,有想法。”
”哦?”王局長腳步微微一頓,側過頭,目光再次投向跟在側后方的蘇長順。
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平靜審視,而是多了一絲清晰的驚訝和濃厚的興趣。
他想起之前和文化部那幫眼高于頂的文人打交道時的憋屈。
那些人仗著筆桿子,動不動就諷刺他們工業部是大老粗,不懂文藝,只會搞鋼鐵機器。
他堂堂一個工業部部長,為了爭取點宣傳資源,沒少裝孫子。
眼前這個小伙子,不僅能搞出這么接地氣,工人叫好的板報,還能寫出,排演出引起轟動的話劇?
人才,這絕對是個人才,而且是他們工業系統自己培養出來的,懂工人,懂生產的宣傳人才。
一個念頭瞬間在王局長心中成型。
今年國慶,部里肯定要搞大型文藝匯演,向上面展示工業戰線的新風貌。
文化部那幫人肯定又要指手畫腳,塞些不痛不癢的節目。
如果…如果能讓軋鋼廠這個蘇長順,弄出一個像《當家做主》那樣,真正反映工人生活,展現工業成就,又有藝術感染力的節目…
那豈不是狠狠地打了那幫文人的臉?也為工業部爭了口氣?
他強壓下心頭的激動,臉上恢復了平靜,但看向蘇長順的眼神,已經完全不同了,那是一種發現璞玉的欣賞和期待。
他沉默了幾秒鐘,然后,他轉過頭,對楊廠長低聲說道,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老楊,這個小蘇同志,是個好苗子。廠里要多關心,工作上,多壓壓擔子,生活上,也要保障好,讓年輕人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工作。”
楊廠長心頭一凜,這幾乎就是明示要重點培養蘇長順了。
雖然不明白王局長為何如此看重這個小干事,但作為王局長的嫡系,楊廠長沒有絲毫猶豫,立刻鄭重應下。
”領導您放心,我們一定落實好,小蘇同志是廠里的骨干,我們肯定重點培養。”
王局長不再多言,微微頷首,繼續向前走去。
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這位大領導的心情似乎更好了,步伐也似乎更輕快了些。
蘇長順跟在后面,將王局長對楊廠長的交待聽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字都像錘子敲在他心上,好苗子,多壓擔子,保障好,安心工作,重點培養!
這幾乎就是為他鋪就了一條通往更高位置的青云路,他強忍著心頭的激動,努力讓自己的呼吸保持平穩。
他知道,這場突如其來的機遇,源于他之前扎實的板報工作和一次無心插柳的話劇口碑爆發。
而王局長那意味深長的一瞥和沉默,以及多壓擔子的指示,都預示著——更大的舞臺和考驗,可能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