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見此地大體落定,心思就放到了那昆山上面。
昆山不能就此衰落下去。
也不能就這么放著不管。
大家都是人,每個人都配在大明活得好好的。
讓百姓人人心中有大明,大明何愁不興旺昌盛?
“告訴工部幾位大人,待會來我的巡撫衙門一趟。”
“遵命,大人。”
巡撫衙門。
工部幾位大人一到,就被王陽明叫著圍到一幅地圖面前。
王陽明指著地圖上的昆山,給諸位工部的專員,說道:
“各位大人,昆山地勢低洼,歷朝歷代江南一旦發大水,這里就是首選的泄洪區域,雖說是地理位置決定的,但更多也是懶政,也是歷代朝廷從未思考過,其他的辦法……”
“本官的意思,那就是找一處更合適的泄洪區,每次泄洪不必經過昆山,可以透過溝渠直接匯入東海,進入汪洋。”
聽到巡撫大人的想法,工部的一位官員,看著面前的地圖,沉思片刻,隨即說道:
“大人,如果真有這個打算的話,下官倒是有一個想法。”
“哦?大人請說。”王陽明聞言臉上生出興趣。
“大人,如果要解決此地的問題,可以通過挖掘河渠來連接昆山的上段,就是這里……”
這個官員指到昆山上方的區域,“巡撫大人,且看,這里地處盆地,還是昆山的上段,如果讓這里的河道一側墊高,就能讓雨水被擋入河道,這里也就不會積水,泄洪自然也不會選這里,一旦水流都不經昆山,此地可解……,”
“不過,巡撫大人,這個工程聽起來簡單,但可是要實打實花費不少錢財的。”
“錢財是小事,只要利國利民,我想監國會支持。”王陽明直言不諱,“現在詳細說說,如果是你,打算如何來做?”
“是——!”這工部官員,繼續講解,“就是墊高,而且這一側的堤壩也要堆高,底部還得用堅固的泰山石打底,整體都得光滑平整……”
“那要多高?”
“河道一側堤壩高度,最低得五六丈左右。”
“這可是七八層寶塔的高度了——!”
“沒錯,巡撫大人,這一側的堤壩高度,必須得到七八層寶塔高,不然無法達到阻擋流水的效果,甚至還會在日后潰堤!”
“要這么高……”王陽明沉默些許,思索起來。
這工部官員見狀,也不藏著掖著,在地圖上,就用手指指出關鍵,“大人,只有這樣的高度,才能將每次暴雨的雨水給擋在河流內,阻擋在昆山之外,哪怕上游再出現此次這樣的潰堤,沖出來的洪水也沖不到昆山!”
“而且這樣一來,水流都會產生轉向,如果我們再在這兒和這兒,還有這幾個地方,新挖出幾條溝渠的話,就會使得水流,全部匯入到江南密布的支流中。”
其他幾個工部官員聞言,也是覺得此法可行。
同時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