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當滅!”李乾聞言說道。
“那還等什么?”李平西激動地搓著手,“末將愿為先鋒,直取邏些!”
李乾輕嘆一聲:“諸位可曾想過?非是該不該滅,而是如何滅。”
“打仗我們沖鋒陷陣,這等謀劃之事,還請大帥和監軍定奪。”眾將竟異口同聲道。
李乾啞然失笑,轉向李白:“太白兄學貫古今,不如說說滅吐蕃之難?”
眾將頓時肅然,齊聲道:“請李翰林賜教。”
李白整了整衣冠,“吐蕃當滅,卻難滅!”他手指蘸酒,在案上畫出一道蜿蜒曲線,“最難者,莫過于這千里積石山!”
帳內頓時鴉雀無聲,只聽李白繼續道:“秦漢之時,此地羌人依仗天險,雖遭重創卻始終未被根除。秦始皇掃六合之師,在此亦難展雄風”
眾將聽得入神,紛紛點頭。
李白繼續道:“不論是古羌還是今日吐蕃,最倚仗的便是這崇山峻嶺。當年秦朝有位猛將翁仲,身高八尺,力大無窮,在抗羌之戰中威震敵膽。秦始皇為表彰其功,特命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金人相贈。”
“啊?”李平西撓頭,“末將一直聽說是為求長生”
“腐儒誤人!”李白冷笑一聲,袍袖一甩,“終秦之世,羌患未除。到了漢武時期,羌患與匈奴并列為兩大邊患。直到擊破匈奴后,漢朝方有余力征討羌人。”
他手指蘸酒,在案上畫出一道山脈:“漢宣帝時,名將趙充國率軍直抵積石山,這是華夏軍隊第一次兵臨此天險!”
“趙充國!”郭子儀若有所思,“難怪史書稱其‘料敵制勝,威震西羌’。”
李白點頭:“當時羌人部族林立,尚不如今日吐蕃一統。即便如此,趙充國審時度勢,終因天險難越而班師。而今吐蕃國力更盛,要越此天險,難上加難!”
哥舒翰凝視著酒水畫出的山脈,沉聲道:“滅吐蕃非不愿,實不能也。”他手指重重敲在“積石山”上,“這道天塹,就是橫在我們面前的銅墻鐵壁!”
“原來如此!”眾將恍然大悟,既欽佩李白的洞見,又為現實所困而扼腕嘆息。
哥舒翰拍案而起:“既然都明白了,那就給本帥開動腦筋!”他手指重重敲著太陽穴,“想出越過積石山的法子,大唐就能滅了吐蕃!想不出來,咱們就只能望山興嘆!”
帳內頓時陷入沉思,只聞炭火噼啪作響。良久,李平西眼睛一亮:“大帥,何不引蛇出洞?待吐蕃大軍來奪大非川時”
“妙啊!”眾將齊聲附和,“先在大非川殲滅其主力,再乘勝追擊,一舉突破積石山!”
哥舒翰卻連連搖頭:“積石山險隘星羅棋布,吐蕃殘兵只需守住一處,我軍便前功盡棄!”
又有將領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乾:“監軍大人南征小勃律時”
“你們啊”李乾苦笑著擺手,“小勃律國小力微,隘口疏于防守。而今吐蕃丟失大非川,必在積石山各處要隘布下重兵,就是神仙也難飛渡!”
這番話猶如一盆冰水,澆得眾將啞口無言。
但鐵血男兒豈會輕言放棄?轉眼間,帥帳又炸開了鍋。
這個提議分兵奇襲,那個主張修筑棧道,爭論聲越來越響,最后竟演變成連日不休的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