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昭臨和父親裴懷遠回來,看到客廳里的顧聿打招呼。
顧聿起身禮貌的回應。
裴懷遠伸手招呼傭人上茶,三人一起在客廳坐下。
“在看什么新聞呢?”裴懷遠的目光落在顧聿手上的報紙上。
顧聿把報紙攤開在桌上,“國內最新中外合資引進的政策。”
裴懷遠并不意外,接觸了幾次,發現面前的年輕人有著遠超同齡人的遠見,“有什么看法?”
“前些年引進的都是食品加工,稍有點技術含量的,一家具有規模的都沒有,所以我想看看能不能從這次發改委制定的外商投資產業策略中找到一點機會。”
他要利用引進外資這個杠桿快速撬動整個京都商圈的人脈和資金,快速入局,在京都占有一席之地。
自己的那點資金在縣城還行,但在京都還不夠看。
在這種地方靠投資站穩腳跟,需要時間,他要快。
而裴家在這方面的資源和信息絕對在整個京都首屈一指。
裴懷遠聽到這里,想到這位年輕人四門堪稱本土的外語,還有與自己談話時那股超乎年齡的穩重作風,實在疑惑,“你這些都是誰教的?”
“之前一位下放到鄉下的老先生,只不過他的身份保秘,臨走時我也沒能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這位老人是他在顧聿的記憶里找出來的,確實有些本事且身份神秘。
裴懷遠知道當年有不少留過洋的高級知識分子下鄉,并不懷疑。
但這位少年的眼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根本不比他這個快五十且常年出國的人差。
“那你找到機會了嗎?”
顧聿笑了,“嗯,找到了,就看裴先生給不給這個機會了。”
裴懷遠懂了,忍不住感慨道:“真是好家伙。”
“如果裴先生有自己的考量,覺得我不合適,那就算了。”
裴懷遠認真地看著他,“你了解國外這些企業的合作形式嗎?”
顧聿當然知道,別說引進合作,即便是收購,他也收購過不少,“可以在合作中進行了解。”
裴懷遠看著面前毫不膽怯,臉上野心寫得明明白白的少年,正要開口,就聽到女兒的聲音,“顧老師,題做完了,快點過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