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放在2025年,那是尋常老百姓都具備的一個常識。
然而,這是1981年,有這份超前見識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
李干說,“我們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當前的蜜月期不會長期存在,這是必然的。”
“其次,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在軍工領域,我們一直是兩條腿走路。我是管軍工項目審核的,全國的軍工項目,都得從我手里過。”
“在部署上,我們有一對一的國產項目,比如正在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搞的通用直升機合作項目,我們有一個研發團隊,始終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原則,搞對應的項目。”
“這么做,是避免重蹈覆轍。”
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兩國之間的協議,撤走了全部在東專家,東蘇關系跌入低谷。
這件事給東大人當頭一棒!
什么老大哥,全他媽虛的,到底還是要靠自己!
看到張國宗微微點頭,李干拋出一記重磅炸彈,他指了指陸近山,說,“陸局長最近三年一直在著重搜集蘇聯內部的各方面情報,我們有上百名各個領域的分析專家在做持續分析。”
這項工作一直在進行,李干需要充分的實際依據,來證明他的觀點。
口說無憑,你憑什么說蘇聯會在1990年開始分裂?憑什么說蘇聯會在1991年徹底解散?
你得拿出依據來!
為了做這項長期的各領域情報分析工作,李干每年都砸進去了大幾千萬的經費,維持了幾千人,專門做這一條線上的工作。
陸近山為什么處處以李干馬首是瞻,那是因為李干大力支持他們情報局的工作。
以前,情報局在國外的情報工作開展得非常艱難。
李干提供幫助后,不僅僅是經費上的支持,而且通過大中投資控制的大量海外企業,建起來一個龐大的關系網絡,深入到各國的各個領域進行情報搜集。
這些情報搜集,大部分是明面上的,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是會反應在各類生產生活活動上的。
小小一塊面包的售價,就能反映出該國小麥產量、制造工藝、市場需求等等各種重要指標。
李干看著張國宗的眼睛,緩緩說道,“我們得出的初步結論是,蘇聯表面風光,實則是回光返照,這個聯盟已經病入膏肓,距離分崩離析,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
這一句話,讓張國宗整個人呆若木雞,瞳孔放大,嘴巴微張,像是聽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就這么看著李干。
李干從林小茹手里接過一份報告,放在了張國宗面前,道,“這是蘇聯近三年里的經濟社會情況分析報告,里面有幾項數據,我做了標注,你看一看。”
張國宗連忙翻看起來。
看到李干標注的那個段落,他反反復復看了許多遍。
張國宗驚詫不已地問李干,“蘇聯的小麥產量已經連續五年下跌了?怎么會這樣?”
李干微微點頭說,“這是真實的數據,自1976年烏克蘭平原遭遇大面積蟲害以來,蘇聯的小麥產量始終沒有辦法恢復1976你那之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