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確實新奇!”蘇長順坦然地承認,湊近了些。
”這黑布隆冬的,您在里面摸黑換膠片?不會弄錯吧?”
”哈哈!”許富貴在布罩里笑了,”熟能生巧,您注意看這個片盒的卡口。”
他摸索著指導,語氣帶著專業人士的從容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示好。
”有個小凸起,對準機器這邊的小凹槽,咔噠一聲就到位了,這就是手感,比眼睛看還準,大茂!學著點,別毛手毛腳的,回頭把膠片曝光了,把你賣了都賠不起。”
他這話,表面上是訓斥旁邊幫忙打燈的許大茂,實則也是在向蘇長順展示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在不露痕跡地傳授秘訣,還帶著點小幽默。
許大茂在一旁撇撇嘴,但不敢反駁,老老實實地聽著,記著。
父親早就嚴厲告誡過他,這次拍片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
又是兩天時間,許富貴像上了發條的老鐘,精準而高效。
車間里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小故事——李慶祥嚴厲中帶著期許的教導,賈東旭咬牙硬撐的倔強,工友間無聲的扶持,老工人摩挲照片的溫情…
以及軋鋼機吞吐火紅鋼坯,鋼軌延伸的磅礴畫面,都被他那雙布滿老繭卻異常穩定的手,通過那臺機器忠實地捕捉到了膠片上。
效率高得讓蘇長順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這老許,干活是真利索,看來是真憋著勁兒想露臉啊。
這天一早,蘇長順騎著自行車,載著媳婦李曉梅晃晃悠悠地進廠。
剛到廠門口,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軋鋼廠那平時堆滿煤渣和廢鋼的露天小廣場上,此刻赫然停著一架墨綠色的軍用直升機。
那粗獷的線條,巨大的旋翼,充滿力量感的機身,在清晨的陽光下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
旁邊,兩名荷槍實彈,身姿筆挺的戰士如同雕塑般守衛著,眼神銳利地掃視著四周。
”我的媽呀!”李曉梅驚呼一聲,下意識地抓緊了丈夫的衣角,眼睛瞪得溜圓。
”這…這是啥?飛機?咋停咱廠里了?”
蘇長順也挪不動步了,自行車往旁邊一支,眼睛死死盯著那架鋼鐵巨鳥。
心跳加速,米-4,蘇聯貨,他腦子里瞬間蹦出直升機型號。
這玩意兒,可是今年4月才剛從老毛子那邊引進的稀罕貨。
說是中國最早裝備的直升機之一都不為過,絕對的國之重器。
平時只能在報紙上模糊的黑白照片里瞅瞅,現在居然活生生杵在自己廠里了?
這就是他蘇長順未來幾天的座駕了?
雖說早已經有心里準備,但是還是激動啊,拍個紀錄片,能調動軍用直升機搞航拍?
這待遇,放后世自媒體時代都夠吹一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