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到現(xiàn)在,但凡提起霍老將軍,老秦人無不交口稱頌。
當年西秦雄據(jù)三國之首,燕楚唯有聯(lián)手方能抗衡,然幾番大戰(zhàn),秦軍皆使聯(lián)軍慘敗而歸。
秦嶺天塹固若金湯,地勢險絕,易守難攻,橫亙秦淮之間,燕楚焉能飛渡?那時的秦國睥睨三國,可謂風光無兩。
可好景不長,安邑一役,主帥霍圭竟親率三千先鋒攻城,他不知副將蘇季蓮早與燕朔暗通款曲,霍圭前方遭燕朔守將符忠頑強抵抗,后方被蘇季蓮偷襲,腹背受敵下,三千精銳血染沙場,盡數(shù)覆沒。
混亂之中,蘇季蓮一箭射向霍圭,秦軍主將殞命陣前。
那年,霍驍年僅九歲。
主將驟亡,八萬秦軍登時陣腳大亂,潰如潮水。
符忠趁機帶軍掩殺,連奪三城,重創(chuàng)秦軍主力,更將西秦打得元氣大傷,從此對燕楚退避三舍,再不敢輕易出戰(zhàn)。
二十年荏苒,強秦之勢至今未復。
安邑一戰(zhàn)后,西秦先后也出過幾個將領,卻遠不及霍圭驍勇,更無一人能為秦國收復寸土。
曾顯赫一時的霍家昔日榮光蕩然無存,亦從此沉淪。
然而苦難正是磨練英雄的礫石。
此時的霍驍,他正守在風沙蔽日的邊關,這一守便是整整十八年,久到連秦廂王都忘了,霍圭還尚存這一脈骨血。
無論是秦人,還是燕人,都將霍家人徹底遺忘了。
無人知曉霍驍領著僅剩的兩千霍家軍,在寂寂西陲與回鶻悶聲不響地浴血鏖戰(zhàn)了九年。
十八歲時,霍驍滅葛邏祿部。
二十二歲滅力羯。
二十五歲滅勃蔑。
二十七歲滅羌渠。
毫不夸張的說,霍驍是所有回鶻名將的噩夢。
他本可憑借此等功勛名揚天下,然而他卻將所有的戰(zhàn)報悉數(shù)壓下了。
莫說燕楚兩國,便是秦人都被他蒙在了鼓中。
霍驍料定,有朝一日燕朔必會卷土重來。
而眼下的西秦僅余三萬疲兵,和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范豫,屆時秦必會潰不成軍。
待燕軍鐵蹄踏碎西秦道道防線,山河傾頹之時,正是他的出鞘之日。
但兩千兵馬對陣十三萬,如此天塹…就連霍驍也沒有把握。
他在燕朔雖安插了眼線,可探子豈能觸及到符統(tǒng)精兵布防這種機密?蘇漁提起筆,又在霍圭的名字后添上了“霍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