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民的年輕,顯然讓張前衛有些將信將疑,“你會用針灸止痛?”
李易民說是,將給小阿七緩解疼痛的原理和過程講了一遍。
劉衛國問道:“老張,咋樣?”
張前衛說道:“我又不會針灸,哪知道咋樣?”
劉衛國:“……”
那你頻頻點頭,一副深得其味的樣子干啥?
張前衛卻沒再搭理劉衛國,和李易民一搭一言地聊了起來,多是他問,李易民答。
兩人聊的都是病例相關的話題,起初旁人還能聽得懂,很快加入專業術語之后,旁人聽著就是一頭霧水了。
不過劉衛國和唐擁軍的眼睛卻越來越亮,張前衛和李易民聊得越深入,那不就說明他們真的沒看錯,李易民確實是個懂醫的寶貝。
通過觀察張前衛的反應,他們甚至覺得,李易民或許還不止懂醫學基礎,他的醫術應該還不錯。
(請)
落袋為安
張前衛問得很多很雜,一開始只是抱著考校的心思,后來慢慢變成了病例探討,大部分還都是他這些年遇上卻解決不了的病例。
前世為了供林素秋母子那對吞金獸,李易民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全科大夫,什么都會,而且什么都精。
這輩子不想卷,發誓要過安逸日子,自然就要壓著點輸出。
如今就主打一個粗淺,夠赤腳醫生的標準就行,這也才符合他眼下的年齡設定。
那些對于張前衛來說無法解決的病例,在他這里很多其實都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但是他都沒有直接說,而是站在思考者的角度,提出設想,這卻已經足夠讓張前衛眼前一亮,受益匪淺。
這種感覺怎么說呢,就好像又回到了他當學徒的時候,遇到想不通的疑難雜癥,老師似乎就是這么一點點幫他理清思路的。
這明明是針對李易民的一場考校,最后似乎卻變成了張前衛答疑解惑的一場頭腦風暴。
偏偏李易民還隱藏得特別好,張前衛沒看出他的藏拙行為,只當他是個天生學醫的好料子。
“老張,這娃子的醫術水平咋樣?”
交流結束,劉衛國跟著張前衛屁股后面問道:“讓他當個駐村大夫,能行不?”
張前衛說道:“水平不好說,但是基礎扎實,思路清晰,思維敏捷,如果能繼續深造,說不定能成為一代名醫。”
全程參與了張前衛和李易民的交流,許多專業術語雖然聽不懂,但是看到李易民始終對答如流,劉衛國就知道李易民是真有醫術。
但是他卻沒有想到,張前衛的評價會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