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是個命苦的女人,自打嫁過來那年,大哥便去服徭役。
走的時候,大寶才五歲,二寶一歲。
大嫂含辛茹苦的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可在原主的記憶中,大哥也壓根不是什么為國捐軀。
而是在外地另外娶妻生子了,只因他知曉家里都不會同意,所以先斬后奏。
那年還往家里寄了一封信,不過后來這信意外到了原主手里。
得知這事兒之后,原主馬上把信燒毀了,沒有告訴這個大嫂。
畢竟若是大嫂離開宋家,便少了個勞動力。
古代不像后來的現代,講究優生優育。
多生一個孩子,便是多一個勞動力,何況全家都寵著原主,她又何必去趟這個渾水?
如今宋杳杳倒是很想告訴她真相,只是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做了一大罐涼皮用木桶盛放,緊接著宋杳杳又叫宋紅英去砍些竹子,一個個折成竹筷。
用刀子切成光滑的。
這東西雖說比不上現代的一次性筷子,可宋杳杳瞧著也是結實耐用。
緊接著,宋杳杳又讓他砍了幾個竹子,三個人一起做竹碗。
可以當做一次性使用。
不過這東西做著不容易,又會劃傷手臂。
所以宋杳杳他們便只做了三十個。
等一切準備就緒,也到了中午,宋杳杳帶著大嫂坐上牛車進了城。
好在牛車上沒什么人,兩個人也是急著去鎮上看病的模樣,并沒有盤問什么,也省的宋杳杳遮掩了。
這次,宋杳杳依舊是到上次的地方。
宋杳杳考察過,這個拐角是最好的地點。
大涼鎮這條街路四通八達,而這個拐角大家第一時間能看到。
確定好地點,宋杳杳就把一大桶涼皮卸了下來,又招呼牛大爺去陰涼處歇腳去。
站了一會兒,看沒什么人。
宋杳杳讓大嫂在原地等著,不要走動,還特地去定制了一個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宋家涼皮。
做生意,這宣傳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