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工作人員按下了音響的播放鍵。
在聽到聲音的一瞬間,林樹和齊萱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這是……這首歌的前奏!
清脆的音色,宛如一塊剔透的、帶著涼意的水晶玻璃,輕輕滾落在蒙塵的地板上。
叮——,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空曠的回響,仿佛從很遠的天井深處傳來,瞬間刺破了凝滯的空氣。
這是玻璃琴特有的音色,剔透得近乎脆弱!
雖然此時是夏初,但旋律冰冷得像冬夜呵出的白氣。
而后,小院中似乎突然多出一串風鈴,被觸動后,發出不是一串歡快的叮鈴,而是幾枚精致的玻璃風鈴,在一條無形的細線上微微顫抖。
它們的聲音同樣纖細,帶著夢囈般的輕盈與不穩定感,像有誰在睡夢中無意識地晃動手指,撞響了枕邊的琉璃珠鏈。
這聲音帶來一種奇異的漂浮感,仿佛整個空間開始失去重量。
這種感覺讓齊萱覺得熟悉,她下意識抬起頭,終于明白這種熟悉從何而來——于雪攥著的氣球,開始隨著夜風不安分的擺動碰撞著。
陶婉還沒有意識到什么,只是有些茫然的聽著。
可一旁的貝媛媛,卻神色緊張的死死盯著于雪。
她和陶婉不同,作為這一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的獲得者,雖然這個獎項有些水分,但是一首歌編曲的好壞,她還是能聽出來的。
顯然……這首當初蘇鳴為陶婉訂做,被全網嘲諷不如口水歌的歌曲,似乎并不簡單!
音樂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讓懂得音樂的人明白它在藝術中的分量,同樣也可以讓那些所謂的門外漢,在聽到好的音樂后,能感受到它的心情和想要表達的意象。
齊萱和林樹,因為都是音樂人,所以能在第一時間被這首歌的前奏驚艷。
而江樵、陳鼎他們,同樣也能感受到這首歌的心情。
因為歌名的關系,所以大家的注意力總會不自覺的放在于雪頭頂的氣球上面。
沒有人說話,小院的夜空只有音響里發出的聲音。
如果說氣球碰撞也有聲音,那么大概就是現在這種帶著矛盾的破碎感與輕盈感。
而就在這種輕盈之上,一種更溫暖卻也更沉甸的氣息從底層彌漫開來。
是老舊的管風琴,或者仿管風琴的電子音色。
它低沉、寬厚,如同一個暗紅色的、巨大的絲絨幕布在緩緩降下,帶著教堂般的莊重感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塵埃氣。
它的音符穩定而緩慢地推進,穩穩地托住了上面那些仿佛隨時會飄散的清脆聲響,像是在空闊無人的舊劇場里,同時上演著輕盈的漂浮夢境與沉重的歲月痕跡……
與此同時,聽著這樣的前奏,彈幕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