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跟著王爺做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傳令下去,只要百姓愿意,都可參與,戰死的兄弟全都帶回臨潁?!?/p>
趙安喝了口水后,下了第三道命令。
這一戰韃子一直被堵截,沒能馳騁起來,跨度也就很小。
不過前后加起來幾十里還是有的。
清理起來還是頗為費勁的。
如果其他地方的百姓都參與,自會事半功倍。
其實,他現在距離長葛已經不遠了。
但韃子反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一方面,孛魯臺和巖王都沒有想到他會突然發動進攻,怯薛軍和盤踞在新鄭、長葛一帶的韃子更不會想到。
另外一方面,這十萬韃靼兵馬輸得太慘了,必會打亂他們原有的部署,他們需要時間調整。
捫心自問,他也沒有想到這一仗會打成這樣。
他最初的想法是制造擒賊先擒王的假象,來亂韃子的陣腳,然后盡可能多地殺韃子,算是先發制人,主動破局。
而且這是他利用“盤龍陣”的首戰。
這種攻殺的軍陣是他借鑒了“一字長蛇陣”,又想到“熱脹冷縮”的原理,直接給搞了一個軍陣版本的。
簡單點來說,就是以他為龍頭,打造一個主軸。
主軸中的將士皆是他精挑細選的精銳,早在葉縣時就專門只作主軸夜以繼日地操練過。
主軸成型后,他便往兩邊加兵馬,讓他們練配合。
遇到敵人強力沖擊,想要將他們截成兩段或者數段,被針對的部位要像是遇到冷風一樣快速收縮陣型,以守代攻。
而若某個部位打得順利,打得火熱了,要快速膨脹,快速擴大戰果。
這種打法對將士們的相互配合,要求是非常高的。
好在趙家軍最善配合。
而且只要他這個巨大的牽引龍頭在,主軸不亂,那么整個軍陣便不會亂。
盤龍,盤龍,能沖也能盤!
他給取名為“盤龍陣”,也是希望不能因為有這個主軸在,就缺少變化,一味沖鋒,而是要敢于回頭,敢于包抄,敢于卷盤一切敵人!
追擊孛魯臺時用的便是這一招。
那貨自統率這路兵馬后,從未向外公布過自己的名字,也鮮有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