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在馮鑒真抵達成飛研究所的第二天,便立馬開始對龍國三代機的設計研究。
似乎是為了表示重視,朱鐵軍給三代機項目組安排的辦公室實驗室都是整個成飛研究所最好的那一批。
不過參與到此項目的七八名成飛工程師卻并沒有因此有多少開心的心情。
他們知道,現在高層看似對他們委以重任。
等到沒有成果時來的壓力就越重。
三代機項目辦公室內坐落著稀稀拉拉的十幾人。
作為一個項目來說,三代機項目的人手可謂少的可憐。
導致原本軍區給安排的辦公室都坐不滿,空空蕩蕩的。
馮鑒真站在最前面,面前堆放著兩堆等高的圖紙。
拍了拍厚重的圖紙,馮鑒真直接向眾人分配任務。
“日后你們的任務就是負責把這些圖紙上的零部件造出來。”
“這些圖紙里有詳細的參數和材料要求。”
“如果有材料缺少的問題,盡量用最接近性能要求的材料制造。”
“有其他技術上的問題,隨時告訴我。”
這兩堆圖紙就是馮鑒真從蘇-27上扒出來的圖紙。
不過其中的重要部件由于技術問題,龍國是制造不出來的。
給他們這些圖紙也只是練練手,讓他們熟悉熟悉三代機的構造以及運作方式。
最多也只能作為參考資料,不過即便是參考資料,那也是異常珍貴!
因為只要解決工藝問題,按照這圖紙是真的能造出一架蘇-27的!
馮鑒真也正是抱著一絲這樣的心思。
如果能拼出一架簡配版的蘇-27,那就再好不過了。
說完這些,馮鑒真就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留下十幾道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一直跟著馮鑒真的那幾名學生們倒是很快回過神來,上前將圖紙分發下去。
在座幾名工程師感受著手中沉甸甸的重量,心情十分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