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者,豈能只恃武勇,空有一身蠻力?此等匹夫,不配為將!”
“將領身系三軍將士性命安危,古來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之事,比比皆是!爾等當引以為戒,絕不可視將士性命如兒戲。”
徐達這番話,字字發自肺腑。
他出身農家,自幼習武,練就一身好本領,后受湯和之邀投身義軍,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
打仗,徐達從不畏懼。然而隨著地位越高,他越覺肩上擔子沉重。幸而他遇事善思,一有閑暇便手不釋卷,研讀兵書。
此刻,他正是抱著提攜后輩之心,將肺腑之言傾囊相告,只盼這些勛貴子弟能早日醒悟,承繼父兄衣缽。
“陛下御題已出!”
“來人,將題目呈上!”
徐達話音方落,一名內侍手捧題牌行至眾人面前。
那牌上幾個金漆大字赫然在目——“何以平北虜”!
李琪一見此題,嘴角不由得勾起一絲了然的笑意。
果然如此,這很符合那位陛下的脾性。
大明雖立,然強敵環伺。胡元朝廷雖遁,其勢力盤踞山西、陜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根基猶存。
臥榻之側,強敵酣睡,圣上只怕夜不能寐,豈有不北伐之理?
更遑論那北元偽帝逃至上都,始終徘徊于大明北疆,更曾兩度南侵圖謀奪回大都(北京)。去年更遷都應昌府,距燕京不過兩三日的快馬路程。若稍有閃失,北疆危矣……
李琪正暗自思忖,冷不防腦門挨了一記。
“你這混賬,笑得如此古怪作甚?”
“還不速速答題!”
徐達收回手,眼神古怪地瞪著李琪。這小子,越看越不對勁!
隨即喝道:“來人,將老夫的座椅搬來!”
轉眼間,徐達便大馬金刀地坐在了李琪對面,兩人大眼瞪小眼,頗有些較勁的意味。
眼看徐達巴掌又要揚起,李琪只得認慫,乖乖低頭研墨。
這策論,說穿了便是皇帝問策,考生建言獻策。若其策略能得圣上與重臣認可,前程自當無量。
勛貴子弟們見了這“何以平北虜”之題,個個眼中放光。
他們出身將門,北虜之患早已是老生常談。其中多數人的父兄,皆在軍中效力,多有出塞征討、與韃子血戰的經歷。
此題于他們而言,簡直如同送分!
如何對付蒙古韃子?這……還需多想?
老子能給你寫出一百零八種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