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張國強這批知青,好像看到了一片廣闊的田野,在等他們。
分工很快確定下來:大哥負責和泥制作土坯,二哥負責挖地基和排水溝,三哥負責搬運材料,其他村民幫忙打下手。
雖然是集體項目,但鄭昊作為發起人,家人自然要承擔的多一些。
"先挖地基。"鄭昊拿起鐵鍬,"深度30公分,寬度40公分。"
"我來!"二哥鄭建軍搶過鐵鍬,"你指揮就行,我們干活。"
看著二哥認真干活的樣子,鄭昊想起剛前世回存被幾個哥哥無視的白眼,心中被暖意充滿,這一世一定要讓他們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
挖地基比想象中要累。雖然是秋天,但干活還是會出汗。好在人多力量大,半天時間就把地基挖好了。
"接下來和泥。"大哥鄭建國擼起袖子,"這個我在行。"
制作土坯需要好土、秸稈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鄭昊雖然有理論知識,但具體操作還得靠大哥的經驗。
"土不能太粘,也不能太松。"大哥一邊和泥一邊說,"秸稈切短一點,增加強度。"
"這個比例怎么掌握?"劉明華拿著筆記本記錄。
"全憑經驗。"大哥笑了,"和出來的泥不粘手,能成型,就行了。"
正忙得起勁,天空突然陰了下來。
"要下雨了。"孟大爺看看天空,"得趕緊把土坯蓋起來。"
"我去拿塑料布。"三哥鄭國慶跑去生產隊取塑料布。
果然,沒過多久就開始下雨了。好在大家反應快,土坯都蓋得嚴嚴實實。
"這雨來得不是時候。"張木匠搖搖頭,"土坯得晾干才能用。"
"沒關系,正好趁這個時間準備其他材料。"鄭昊說,"木料、竹竿都得準備好。"
大家躲到大棚里避雨,繼續討論建設細節。
"雞舍的門要做多大?"張木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