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子,聽說你要把技術都教給我們?"張國強興奮地搓著手。
"對,你們幾個要分工合作。"鄭昊在地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圖,"整個項目分四個部分:大棚種植、養雞、發酵肥料、銷售對接。"
他指著圖上的不同區域:"國強,你負責大棚的建設和維護。有了這次的經驗,以后要擴大規模,主要靠你。"
"沒問題!"張國強拍拍胸脯,"建筑我在行。"
"家祥,你負責銷售。和供銷社、縣里的關系要維護好,價格要談好。"
王家祥點點頭:"這個我能干。"
"老趙,你負責整體協調。記賬、安排人工、聯系各方面,這些都歸你管。"
趙順愣了一下:"我?"
"對,你。"鄭昊認真地看著他,"你是上海來的,有文化,也有管理經驗。這個項目要想做大,需要有人統籌規劃。"
趙順沉默了一會兒,然后點點頭:"我盡力。"
"劉技術員負責技術指導,有問題大家都要聽他的。"鄭昊最后說道,"你們四個要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下午,鄭昊把大家帶到村委會,和李建軍書記商量項目的管理制度。
"建軍書記,我走了以后,這個項目還要繼續搞下去。縣里和市里都很重視,不能出問題。"
李建軍點點頭:"放心,村里全力支持。你有什么要求?"
"第一,要建立技術檔案。"鄭昊拿出一個厚厚的本子,"每天的溫度記錄、產量統計、收支明細,都要詳細記錄。"
"第二,收益分配要公平。"他繼續說道,"參與勞動的村民按工分分配,知青們按技術貢獻分配,村里提取一部分作為公共積累。"
"第三,要準備擴大規模。"鄭昊展開一張紙,上面畫著詳細的規劃圖,"現在是一個大棚,明年可以建三個。雞的規模也可以擴大到兩百只。"
李建軍看著規劃圖,眼睛越來越亮:"這個規模搞起來,村里的收入能翻幾倍!"
"不過,"鄭昊提醒道,"擴大規模要謹慎。技術要過關,銷售要有保障,不能盲目發展。"
"這個我明白。"李建軍說道,"一步一步來,穩扎穩打。"
在知青點安排完人員分工后,他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