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舉動,不僅讓李琩在朝中顏面大失,聲望大減。
更是讓太子一系重新進入了世人的視線之中,說是踩著李琩狠狠的立了一次威也不為過。
此消彼長,很簡單的道理。
但太子一系風頭蓋過李琩的場面,卻是追求安穩的李隆基不愿看到的。
所以他接下來一定會打壓太子一系,讓雙方,乃至于三方的力量再次回歸到勢均力敵的局面。
而這,也是高力士為何要突然提起他的婚事,并且用鬧騰來形容這場婚事的原因。
太子一系,本就因李琩勢弱而風頭大盛。
若李琚再與楊氏聯姻,那可就真成了出頭的椽子,必然要迎來李隆基狂風暴雨的般的打擊。
所以,他若是還想繼續留在洛陽,乃至于留在長安,那么這樁婚事就不可能再繼續下去。
而高力士之所以提點他,或許,就是要他主動在李隆基面前放棄這樁婚事,以此來保存太子一系的主要力量。
但有趣的事情就在此處。
他并不打算留在長安,而是打算潤出去。
在他的實際打算是準備潤出去的前提條件下,這樁婚事,反而成了他的助力。
李琚心思電轉,頓覺念頭通達,渾身舒暢。
他收回思緒,轉過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笑了笑,感激道:“多謝將軍提點,小王感激不盡?!?/p>
高力士回應了李琚一個和善的笑容,卻是沒有說話。
李琚也不在意,整理好心情,便昂首闊步地走進了宣政大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正中。
李隆基斜靠在龍椅上,手里拿著一封奏折認認真真的看著。
即便是李琚的腳步聲傳進耳朵,也未能讓他的目光從奏折上移開。
李隆基是個勤政的皇帝,一直都是。
縱然后期貪圖享樂,卻也從未懈怠過政事。
否則,他也不可能創下這盛世基業。
“兒臣拜見父皇!”
李琚闊步進門,在大殿之中站定,朝主位上的李隆基躬身施禮。
但李隆基像是沒聽見一般,依舊翻閱著奏折。
既不讓李琚起來,也沒有出聲責怪或呵斥。
李隆基不說話,李琚便只能保持著彎腰行禮的姿勢一動不動。
大殿中靜謐得落針可聞,只剩下李隆基翻閱奏折的沙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