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雖不以為然,胡惟庸面上卻愈發恭敬:
“大師深謀遠慮,思慮周詳,學生萬萬不及!”
這馬屁拍得李善長頗為受用。
在他眼中,胡惟庸對自己向來恭敬順從,言聽計從,兒子李琪那番危言聳聽,簡直是杞人憂天!
胡惟庸會是我李善長的掘墓人?笑話!
“子中,你今日匆忙而來,所為何事?”李善長問道。
以往若無大事,胡惟庸聯絡李善長,多是通過李存義這個中間人傳話,以免引起圣上猜忌。
但今時不同往日。楊憲突然倒臺,相位空缺,胡惟庸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才急不可耐地親自登門,懇請恩師李善長助他一臂之力!
圖的是什么?自然是那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
參知政事終究是副職,豈能與執掌乾坤的左相、右相相比?
眼下楊憲垮臺,左相之位虛懸,胡惟庸的機會來了!
放眼朝堂,有資格角逐相位者,不過寥寥數人。
首當其沖,自然是開國太師李善長。但他年邁多病,且雙方是盟友,不存在競爭。
胡惟庸深信,以太師的精明,定會為他鋪路,扶他上位。
其次,是那位鐵面御史劉伯溫。此公清正廉明,卻也酷烈無情,早已惹得滿朝怨懟,連陛下也對他頗有微詞,相位絕無可能落在他頭上。
第三人,便是老好人汪廣洋了。楊憲得勢時,曾唆使御史彈劾汪廣洋不孝,致其被貶海南。如今楊憲倒臺,依陛下的性子,極有可能召還汪廣洋。
但汪廣洋性格懦弱,毫無根基,不過是個好好先生。相位有兩個!
除去李善長和劉伯溫,最可能的對手,就是他胡惟庸與汪廣洋!
胡惟庸盤算得清楚,只要得到李善長鼎力支持,右相唾手可得,甚至問鼎左相也非難事!
這才是他今日登門的真正目的!
“太師,如今楊憲倒臺,相位虛懸,不知太師有何高見?”胡惟庸試探道。
李善長何等人物,立刻聽出弦外之音——這小子是盯上丞相的位子了。
“你的意思是……相位?”
“太師明鑒!”胡惟庸又是一記馬屁送上,“如今相位最有力競爭者,不過學生與那汪廣洋二人!”
李善長深深看了胡惟庸一眼,反問道:“那劉伯溫呢?”
胡惟庸嗤笑一聲:“劉伯溫想做直臣,借楊憲案整肅朝綱,卻已犯了眾怒!太師且看,待此案了結之日,便是他劉伯溫倒臺之時!他長不了!”
直到此刻,李善長才猛然驚覺,自己這位門生的野心,竟如此之大,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