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昌順開出的條件,卻讓江北大學的一眾領導,直接放棄了昌順。
因為,昌順的思路,和江臺高度一致,那就是把江北大學的新校區放在郊區,然后以江北大學為賣點,賣周圍的地,為土地財政續命。
這和留在江臺沒什么區別,又何必大老遠跑到昌順。
而永壽,曲門,登津這些城市,倒是可以把江北大學的新校區,安排在市區,但也只是市區邊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前期的城市規劃就沒有江北大學新校區這件事,想要在建成區弄出一千多畝的空地,實在是太難了。
盡管,這些城市還給出了土地免費劃撥等優惠條件,但江北大學根本不缺錢,再加上永壽,曲門,登津的城市發展都比較差,江北大學的一眾領導商量來商量去,也無法下定決心。
這也使得新校區的事一再擱置,始終沒有真正地提上日程。
但現在,青山橫空殺出,讓平靜的水面,驟起波瀾。
“小宋,你是隨口一說,還是青山市委市政府,有引進江北大學的意愿?”
彭越得先跟宋思銘確認。
“當然是市委市政府先拍了板,我才敢這么說。”
宋思銘回答得十分干脆。
在旁邊的羅百強,也是馬上送出助攻,“彭書記,我可是做夢都盼著,江北大學的新校區能落戶青山,最好是機械學院,能直接搬到新校區,那樣的話,我們再與陸教授合作項目,可就方便多了。”
聽羅百強的措辭,彭越就知道,宋思銘已經和羅百強溝通好了。
只要江北大學的新校區來青山,羅百強就能把百強機械的老廠區讓出來。
他來的路上可都看了,百強機械的老廠區,是真正的市中心,而且是青山新城的最中心,周邊配套齊全,公園,商場一應俱全。
江大的學生在這上學,和在本校區上學,沒有任何區別。
“對了,彭書記,江永青高鐵馬上復工,江臺與青山之間的通勤時間,很快就能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左右。”
宋思銘緊接著說出另一利好因素。
“城市核心區選址,直達的高鐵,全省第三的gdp……”
彭越迅速地將青山的優勢過了一遍。
這些優勢,幾乎每一個,都正中江北大學的需求,尤其是在新校區的選址上,絕對是充滿了誠意。
除此之外,還有個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