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
辛理點點頭,接受了這個工作。
江寧大喜過望,
把手中早已準備好的登記表遞給了她。
上面除了姓名、戶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之外,還需要填寫一項特長,
倒是跟上一世進入基地時有些相似之處,
想來現在的臨時安置點應該就是未來基地的前身。
辛理一一填寫,性別一欄順手寫了男。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那么多,
誰說不能有一個叫辛力的男人在林川市當保安呢?反正跟鄉村青年辛理沒有任何關系。
而特長嘛……
江寧探過頭,看著辛理在紙上一筆一劃寫下幾個大字:熟練掌握打字技巧。
打字?是他理解的那個打字嗎?用電腦鍵盤打的字?
想到被打得滿頭包的吳癩子,江寧頭上緩緩冒出一個問號,真的不是打人嗎!
填寫完畢的辛理很是滿意。她確實沒寫錯,誰能比她更會打字?她可是天賦自帶鍵盤的人,還可以復制粘貼、刪除回收。
至于江寧的表情,她當做看不到。
因為有江寧作保,所以辛理的登記表很快通過了驗證,得以留在安置點,并且負責秩序維護的工作。
剛救完一批災民,還留有一些時間給救助隊的人修整。江寧自覺承擔了給辛理介紹工作的責任。
姚林安置點的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所能容納的災民上限大約為8000人,雖然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但還是有源源不斷的災民往這邊趕來。
像這樣的安置點林川有大大小小共計十余個,對于有百萬人口的林川市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因為物資有限,目前姚林安置點分為兩個區域,西部是a區,擺放了大約一百五十套帳篷,每個帳篷入住2到10人不等,優先供給老人、小孩、病患以及安置點的工作人員住宿,醫療救護、物資調配、愛心食堂及緊急事務中心都分布在這個區域。東部則是b區,一個個塑料雨棚像蘑菇一樣緊緊挨在一起,地上鋪上防水布,就可以供身體健康狀況相對良好的災民休息。
江寧先帶辛理到b區走了一圈。臺風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但雨勢有增無減,b區所提供的雨棚,最多只能擋擋雨,災民自發用衣服或被單綁在支撐夾上,就算是把空間隔開了,也能稍微擋一擋風。
地上鋪的防水布也聊勝于無,經常需要拿起來抖落上面的積水,不然就得泡在水里。蓋在身上的衣服都潮shi不堪,有些災民身上已經開始長shi疹和足癬。
形形色色的災民們,野草一般匍匐在泥土里,或表情麻木,或神情悲戚,或默默流淚,壓抑的氣氛比密布的陰云還沉重。
見慣末世冷暖的辛理面對這種場面沒有太多觸動,倒是江寧有些唏噓:“那邊那個大姐,用門板載著發燒的兒子,游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到這兒,但是上岸的時候,她的兒子已經沒氣兒了。”
“那邊躺著的大爺,年輕的時候參加過國家游泳隊,洪水來了,他救下村里三戶人家,他的兒子和兒媳卻死在洪水里。”
世間百態,都在這場災難里看遍了。
辛理淡淡道:“有時候,死在前面,反倒痛快。”
這樣無情的話,從辛理口中說出來,有種冷靜的殘忍。人類太脆弱,末世中,哀鴻遍野,餓殍遍地,后來的那些怪物披著父母、愛人、摯友的皮,把你生吞活剝的時候,很難不去想,會不會在末世一開始的時候死去就好了。
任誰一萬次的從血海尸山中走出來,便再難對這人世無常發出感慨。
這還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