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處事成熟,言談舉止文雅有素,還能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耗在邊隅草原,十有八九是文藝工作者或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因為家境富裕,不用為實習經歷和畢業年份發愁,才可以自由地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
裴令宣沒有為明伽就讀于電影學院的事感到不可思議,他驚訝的是對方才十九歲。
太小了……
“你父母放心你一個人來這兒?”
“我下個月就滿二十了。我的父母一直以來都很尊重我的選擇,不會橫加干涉。”明伽換上了他那個年紀才會穿的襯衫和連帽衛衣,黝黑的膚色顯得很時髦。“而且我初中起就一個人生活了,自理能力沒問題。”
“你想做導演?”
“嗯,我喜歡電影。”
“那為什么不做演員?”反正是閑聊,裴令宣也就隨便問了,話題之間沒什么邏輯。
“因為電影是屬于導演的藝術。”明伽回答得格外認真,也格外籠統,又道,“不過像你這樣的演員,會有很多導演愿意為了你而專門拍一部電影。”
“光撿好聽的說,是不能打動我的。”裴令宣道,“你前些天都很反感我,怎么一下子又想找我聊聊了?”
“我不喜歡虛構的故事,所以我對你們正在拍的東西不感冒。但你昨天的表演很吸引我,簡單地說,我被你,不,是被卓昀那個角色迷住了。因為你沒有回答我,我只好通宵看完了那本小說和一些作者的訪談,作者說他是把卓昀當成一件痛苦的容器來塑造的角色,你是按照這點去理解和呈現的嗎?”
“我不知道作者還這么說過,我對卓昀的理解也和痛苦無關。是張覓導演要求我那樣演的。”裴令宣攤手說,“他要我把一個人受苦受難的模樣演得很好看,所以我就那么演了。你昨天是問我為什么沒有情緒爆發的哭戲?”
“嗯,倘若是為了媚俗,就該啟用最煽情的戲碼和更夸張飽滿的情緒,你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原因就像我剛說的,是為了美觀。嚎啕大哭會影響面部五官和表情,讓角色展露脆弱、隱忍的一面,更有利于討好觀眾的眼睛。不過那一幕確實讓你感受到了他很疼,對嗎?”
“是。那如果依照你的本意,讓你自由發揮,你會怎么演?”
“劇本怎么寫,導演怎么教,我就怎么演。”
“你在敷衍我。”
“你不也敷衍了我很多次。”
明伽還沒學會做真正的成年人,不懂得隱藏真實的喜怒哀樂。他不服氣地說:“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最真誠的表演。”
“如果你想請我拍電影,只會夸夸其談可不行。”裴令宣認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