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太高興想未來想得太入神,
才駐步久了些。”
也許如今的兩人在各自領域已獲得非凡成就,
但對于小安說的‘高考是兩人當時唯一出路’這點,趙如眉深以為然,
兩人與正常人從小就不同。
大多數孩子哪怕成績再不好,
學歷再低,
在他們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走的時候,總歸有舐犢情深的父母去奔波勞走為孩子鋪路,或許那些路不那么寬,也不那么順暢。
但要相信,那路絕對是在他們認知與能力范圍里,能為孩子找到的,最好的路。
只要這些孩子愿意拿出自己的力氣,至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完全能夠滿足。如果是有干勁的孩子,在這些路上積攢屬于自己的經驗,再用這些經驗成功開辟出自己的道路——
在這成功里面,固然大部分是孩子自己敢拼敢闖。
但對身為孤兒的趙如眉跟季淮安而言,他們連接觸這種路的機會都沒有。
高考之后的大學,是兩人唯一能低成本試錯的機會。各種有助于在社會上立足的知識浩瀚如海,樂理也好,實驗也罷,甚至各種不明白的問題都能找到近乎免費的老師請教解答。
可這些東西一旦放在社會上,你連去測試自己擅不擅長,都要先給一筆錢。家長能為孩子買單,誰能為當時的趙如眉跟季淮安買單?福利院嗎?
然而國家福利院管吃管住管學費管教育十年如一日,甚至不求回報,投入已經夠大了。
“你當時在想什么?”
趙如眉瞧著歲月仿佛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依舊赤忱的少年,頗感興趣問。
“我在想,高考的重點大學只要670分以上就能隨便選,你當時拿了675分。假設高考正常發揮,你可以隨心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之后也能對喜歡的專業投入更大興趣輕松攝取更多知識。”
季淮安回憶說:“這樣一來不論出來工作還是創業,你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更容易成功。因為那時候還沒上大學,所以只是一個有些天真的大致想法。”
“那你呢?”趙如眉簡短問。
“我當時的成績排名雖然年級第二,但也有672分,我也可以選擇喜歡的大學。我覺得當時的狀態很好,因為這個競爭,我們除了學習心無旁騖。”
季淮安說到這,xiong腔起伏,聲調低了下來:“我不知道和好后會引發哪些好的與不好的變故,至少就當時環境來看,希望我們不說話的同學遠大于說話的同學,并且這場競爭激發的都是我們好的那一面。”
“即便是現在再回憶高中,我依舊認為當時的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可正確不代表就是對的,我明明有那么多次機會,可以私底下為勝之不武惹你生氣的事道歉,卻一直沒有邁出這一步。”
“你真是……”
趙如眉瞬間沒轍了,她實在受不了這種低落與自責,為什么要用這種小事跟自己過不去啊!真想沖過去捧著他臉問他腦子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么聰明的一個人,居然耿耿于懷這種小事這么多年!!
“你以為練得一手好字不需要投入時間跟精力嗎?而且本來就不是每個老師都會看在寫字好的份上給分,你這完全就是高投入低回報的舉動,能拿到分那是你憑本事贏的。”
趙如眉嘆息說:“當時是不可避免會有點氣,但高中還沒結束我就原諒你啦。你要是真想用道歉讓我高興,那還不如換個方式,比如全須全尾地從國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