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并沒有忘之前的事,趙如眉言簡意賅。
剛才那一頓削的效果是極好的,方團圓一只手抓住棺材邊緣,一個跳躍,直接跳出了將近一米深度的棺材,筆直地落在地上。
中心區的棺材并不是呈圓形,除去中間四具棺材,剩下八具棺材包圍了大半區域。
方團圓躺的這具棺材正是八具棺材里,左邊最外側的這具。他一出來,趙如眉便讓他走在前面,表示跟著這條線的棺材走就行。
離開火堆的照明范圍,趙如眉手里拿著隊友給的筒式照明工具,在她身后半米,是天藍五人。除了身為輔助系的云母與玉髓拿提燈,剩下三人都是空手走在外側。
越過五具棺材,地面也幾乎無縫地銜接了泥土。
六人又走了十幾米,抵達其中一座法事祭壇,方團圓扭著有些僵硬的頭顱,看著各種眼熟的工具散落在地,他情不自禁地走到一個工具前,慢慢彎下腰把它撿起。
彎腰的時候,方團圓的身軀猶如一個標準直角,撿完東西更是輕易直起腰語帶抱怨:“這地方是誰打理的,怎么連這種東西也亂丟啊?”
趙如眉看著他手里的木制小方盒,隨意問:“這東西是用來做什么的?”
“辨位。”
方團圓當著六人的面,把這個榫卯結構的小方盒打開,在照明工具照耀下,里面寫著一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人憑借經驗可以不用這工具,但想要得到精細答案,此物必不可少。
方團圓說起這些時,聲音里帶著淡淡的惆悵。他有些郁悶,但又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郁悶。
而不待他回味這種情緒,它就像忽然出現一般,又忽然消失了。
勘察法事祭壇時,方團圓表現很積極,只要是自己看見的東西,不等六人詢問,他已經主動介紹。隨著祭壇附近再也沒有六人不認識的玩意,趙如眉這才帶著他轉移位置。
第二座祭壇除了位置不同,其中九成物品都與第一座祭壇具有重合性。
這直接成了現場考題,云母五人互相考驗。聽第一遍的時候各自都記了個七七八八,偶爾碰上一兩個記差的,隊友也會進行矯正。
期間也會碰上一些成品工具,比如用來繪制黃符的顏料與毛筆。
“顏料用出太陽以后的露水打shi,再混一混就能用了。”方團圓看著熱衷收集這些工具的青年,在旁提醒。
“普通水不行?”趙如眉說。
“可以,但是效果會變差。”方團圓解釋。
趙如眉把顏料丟進背包里,邊打量手上這支剛撿的毛筆邊說:“走吧,第三座祭壇。”
方團圓兩條腿繃得筆直,主動走在前面帶路。哪怕前方就是一片漆黑,心底也在蠢蠢欲動,鑒于第一次的教訓,他還是不敢沖進去。
這要是再被削一次,他還能不能再起來都是兩說。
反之老老實實,把體魄再強化一段時間,說不準還會有機會。
方團圓在心里打著小算盤,表現得越發順從。
隨著八座祭壇全部轉完,光是木劍都撿了一堆,據方團圓說木劍想要壓制邪物,需要開光。木劍開光所用的材料與顏料的材料至少有五成的重合,但使用后者并不能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