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雖然嘴上這么說,但誰都看得出來,他其實高興得很,紅光滿面的開懷大笑。
方文錦有模有樣地做了個揖:“里正大人說的是哪里話,里正大人為縣令大人分憂,乃是縣令大人的得力助手,對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也多有照拂,這是人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這段日子里正大人來回奔波,屬實辛苦,學生不能為里正大人分憂,也只能準備些粗茶淡飯,聊表敬意。”
里正也是秀才出身,方文錦自稱一聲學生,倒也不為過。
里正捋了捋胡須,心里更是高興,難得有個人說話讓他這么舒心,還得是讀書人,口才好啊:“文錦啊,不要灰心,許多人四五十歲都還在考秀才,你還這么年輕,還有大把的機會。”
里正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tài),安慰他說:“想當年我也是屢試不爽,幾乎是耗光了家產(chǎn),但好在我35歲那年,興許是老天眷顧,終于還是讓我考上了,所以啊,不要灰心。”
方文錦這人,里正也是早有耳聞。
據(jù)說他13歲才啟蒙,比別人晚了一大截,但在短短幾年之內(nèi),就追上了甚至是超越了別人。
里正見他如此有天賦,還以為這大餅村里,能出一位舉子呢。
若真是如此,他也能跟著臉上有光,在縣太爺面前匯報瑣事的時候,也能往前站站了。
但誰曾想,這么多年方文錦卻屢試不中,里正大失所望,心里還想,這莫非是個傷仲永?
但今日一見,里正又想,興許是大器晚成,故此才剛才有所一說。
方文錦再次起身做了個揖:“多謝大人提點,學生感激不盡。”
無論里正是出于何種目的說出的這番話,但方文錦心里多少還是有些觸動的。
林晚在門外偷聽了一會兒后,就悄悄回到房間里多躲懶去了。
里正放下筷子,打了幾個飽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家娘子的手藝真是不錯,比許多酒樓里的飯菜都更加可口。”
林晚要是在這里,聽到這么一句,不免心中得意,當然好吃了。
里正大小也是個官,怎么著也得留個好印象,為了這一頓,林晚可是不惜花費了商城的余額,買了各種調(diào)味料。
她在這些菜里全都下了猛料的,別說雞鴨肉了,就算是放個鞋墊子進去煮一下,也能拌著湯汁吃下三碗飯。
只是雖然東西是好吃了,喝水卻是免不了的。
還未出門,里正就連灌了三杯清水。
林晚趕緊端上來一杯糖水,辯解道:“里正大人,許是我今天中午的菜做咸了,喝杯糖水解解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