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一聽是村辦小廠,連樣品都懶得看。
“小同志,不是我們不支持農村企業,實在是你們這產品沒名氣,質量也沒個準,我們不好進貨啊。萬一賣不出去,砸手里了,這損失誰承擔?”
一位看起來還算和氣的副主任嘆著氣說,言語間卻滿是推諉。
一連幾天,陸青山跑遍了市里幾家大單位,結果都大同小異。
他意識到,想一步登天直接進入這些大渠道,目前還不現實。
夜里,陸青山躺在便宜的小旅館床上,望著天花板,暗中催動“山野之心”。
他回想著白天接觸過的那些人,他們細微的表情變化,語氣中的敷衍或真實顧慮,都在他腦海中清晰浮現。
“山野之心”雖然不能直接幫他賣貨,卻能讓他更敏銳地感知到人心的微妙。
他調整策略,不再一味強調自己的產品有多好,而是開始將目標轉向那些規模不大的副食品店和菜市場周邊的個體戶攤位。
這些地方門檻低一些,老板們也更務實。
在一家臨街的副食品店,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正叼著煙盤賬。
陸青山走進去,誠懇地說道:“老板,我是山灣村的,我們村剛辦了廠,自己做了些風干肉和臘腸,味道絕對地道,您給嘗嘗?”
老板斜了他一眼,接過陸青山遞過去的一小塊風干肉,扔進嘴里隨意嚼了嚼,眼睛驀地一亮。
“嘿,這味兒……還真不賴!有嚼勁,越嚼越香!比我進的那些省食品廠的都有特色!”
陸青山心中一喜,趁熱打鐵:“老板,您是識貨人!我跟您說實話,我們山灣村窮啊,全村人就指著這廠子翻身呢。這肉,是我們用最干凈的山泉水,林子里采的野花椒、大料熏的,真材實料,沒半點虛的。您看,這是我們村孩子們眼巴巴盼著能吃飽飯的希望啊……”
他聲音放緩,帶著幾分沙啞,將山灣村的困境和村民們的期盼娓娓道來,眼神真摯。
那老板也是個實在人,聽得有些動容,咂摸著嘴里的肉香,說道:“大兄弟,你這肉確實不錯,就是你這沒啥名氣,又是小廠……這樣吧,我先進個十斤風干肉,五斤臘腸試試,要是賣得好,我再從你這兒多進!”
“好嘞!謝謝老板!”
陸青山大喜過望,連忙道謝。
憑著一股韌勁、產品的獨特風味以及那份源自“山野之心”的真誠與敏銳洞察,他成功地讓一些小老板被打動,談成了幾筆小生意。
雖然量不大,但總算打開了一個缺口,也讓他看到了希望。
然而,好景不長。
就在他的藥酒和草本口服液樣品剛通過縣衛生局的初步檢驗,準備小批量試產,拿去給這幾家相熟的門店鋪貨時,麻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