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錢是不多,得盡快想辦法搞錢。”
“我和你們透個底,我現在的渠道可以穩定每天賺五百文。”
幾個丫頭很平靜,因為現在每天的進項和花銷都是她們過手,稍稍算一算就知道多少了。
他們知道老爺是糧商,很有錢,至少對她們來說是很有錢那種。
“兩天才賺一兩銀子,一年才一百多兩,太少了。”
幾個丫頭有點懵,一年一百多兩銀子還少嗎?就是整個青牛鎮,一年能賺一百兩以上的也沒幾個吧?
“所以,我從我老家弄來了一個很厲害的東西,以后咱們就多一個主營方向了。”
“賣酒!賣好酒。”
幾個丫頭嘰嘰喳喳的問起來,趙百匯沒多說,只說東西還要過幾天才到。
“下一個議題,以后宅子要怎么布置,需要購置哪些東西,現在錢不夠,需要做計劃一點點購置。”
女孩子們對這些熱情更加高漲。
“第三項議題,以后我準備每天抽出一兩個時辰,教你們認字和數學,將來你們都要做管理,不懂這些可不行。”
趙百匯話音剛落,熱鬧的房子安靜了下來,幾個丫頭仿佛石化了一般看著他。
錦文結結巴巴的開口,“老爺,您說的是真的嗎?您真的愿意教我們讀書認字?”
在大家的觀念里,讀書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
想培養出一個讀書人,那代價沉重的可怕,至少不是農戶人家可以奢望的事情。
就這么說吧,一個完全脫產的讀書人,至少要幾個人勞動才能供養的起。
一個上學的讀書人,每年上學的錢也需要幾個人供養。
讀書人用的書,筆,紙,硯,哪一樣都不是普通人能奢望的。
家里沒有良田百畝,一年收入個十兩銀子,那是想都別想。
而普通農戶人家,一家也就兩三畝田地,只夠自家吃用。
有田十畝,可以稱為富農,一年能剩下兩銀子就了不得了。
青牛鎮上有一個學堂,里面有老秀才教書。
一年學費就是五兩銀子!
一個讀書人吃穿用度筆墨紙硯加起來,一年最少也要二三十兩。
這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一輩子恐怕也攢不下二三十兩銀子啊。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一個讀書人等于每年二三十兩的持續支持,支出年限不確定。
什么時候能收支平衡,鬼都不知道。
想靠這條路賺回投資,那祖墳得著火才行,冒青煙顯得有點不夠。
聽完了幾個女孩子的顧慮和疑問,趙百匯笑著說,“就是教你們一點算數和識字,夠用就好,你們還打算去科舉不成?”
“好了,還有最后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