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就設在縣衙旁的一處大宅院里,一位鄉紳的府邸,被林辰直接征用。
開學第一天。
上百個衣衫襤褸,臉上還掛著鼻涕的半大孩子,被父母們將信將疑地送了過來。
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負責文科學堂的,是主簿王謙。
他雖然覺得此事處處透著“僭越”和“不合規矩”,但縣令有令,他也不敢違抗。
他從縣衙里挑了幾個識字的文書,又請來兩位落魄的老秀才,總算勉強湊齊了教習班子。
當王謙看著那些孩子,領到嶄新的書本、紙筆時,眼中那渴望又新奇的光芒,讓他那顆堅守了半輩子規矩的心,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或許……大人做的,才是對的?
如果說,巡邏署和縣學堂,是林辰在改變寧杭的上層建筑。
那么他接下來的動作,則是要徹底夯實這座城市的根基。
在縣衙廣場對面,又掛出了一塊嶄新的牌子——“農貿署”。
告示貼滿全城。
“凡我寧杭縣農戶,所產余糧、山貨、茶葉,皆可售予農貿署。官府按市價統一收購,絕不壓價,當場結清!”
這道政令,在平民百姓中,掀起了遠比前兩件事更加劇烈的波濤!
自古以來,農人最苦。
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糧食,交完租子,所剩無幾,勉強能糊口。
可如今,種著知縣大人提供的高產土豆和玉米,交完官糧不光能糊口,還有剩余。
所余的糧食還能換點活錢,但被那些走街串巷的糧商層層盤剝。
一石糧食,能換回半石的錢,都算是遇到祖上積德的善心人了。
現在,官府要親自下場收糧?
還保證不壓價?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