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小子終于得見尊顏!”
“小子愿拜入先生門下,執弟子禮,終生侍奉左右!”
眾人:“……”
劉伯溫:“……”
這小子……頭風果然不輕?
劉伯溫茫然看向身旁的太子朱標。太子嘴角微抽,狠狠剜了李琪一眼,低聲道:“先生見諒……他這病,又犯了……”
劉伯溫眼中掠過憐憫,又看向李善長。李太師卻冷哼一聲,別過臉去。劉伯溫啞然失笑,心下更多了幾分唏噓。
當初接到圣旨,他驚愕萬分。李善長這老對頭,竟會舉薦自己?簡直太陽打西邊出來!可得知李善長獨子被楊憲之子害得落下頭風之癥,原本猶豫的他,立刻動身返京。
不為別的,就為楊憲!
楊憲,曾是他最得意的門生,亦是他親手舉薦給陛下,才有了今日左丞相之位!
劉伯溫自詡識人無差,可當楊憲暴露出酷吏本性,為權位不擇手段時,他才痛悟自己看走了眼!
當初辭官歸鄉,此亦是一大緣由。
離京前,陛下曾問何人可為相。
他直言楊憲有才無器,汪廣洋氣量更狹,胡惟庸如劣馬恐覆車駕……
可惜陛下未納忠言,仍令楊憲入主中書。
結果呢?
楊憲一朝得勢,便與李善長、胡惟庸斗得烏煙瘴氣!
李琪心中卻雪亮:劉伯溫此番回京,楊憲那酷吏,怕是大限將至了。
楊憲的臉色陰得能滴出水來。
他的恩師劉伯溫奉旨回京,重掌御史臺,官拜御史大夫。楊憲立刻備下厚禮登門,原以為念在昔日師徒情分,劉伯溫至少會見他一面。誰知,他竟連府門都未能踏入,直接被擋在了外面!
一念及此,楊憲恨得牙根發癢。
劉伯溫!你憑什么?
恰在此時,他麾下黨羽紛紛聞訊趕來。
早在立國之前,楊憲便是朝中冉冉升起的“新貴”,如今貴為中書左相,執掌中書省,自然引得不少人趨炎附勢,甘為羽翼。這批人多出身浙東,蓋因劉伯溫與楊憲同屬浙東一脈。
大明立國,朝中派系林立。淮西黨人多勢眾,以李善長為首,胡惟庸次之,根基深厚,遍布六部百司。也正因如此,反遭陛下猜忌,這才給了浙東黨崛起的縫隙。
浙東黨的根基,便在御史臺這風險之地。
當年御史臺初立,掌印的正是劉伯溫!
比起淮西集團的枝繁葉茂,浙東集團雖根基稍淺,卻掌控著朝廷言路。
上至天子家事,下至百官德行,皆在御史臺言官彈劾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