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淋漓不盡的血與橫飛出去的肉塊,其道具早就在太原府衙出門前的‘更衣’時被放置妥當。
而帝王的‘天子之肉’,顯然也已經被內侍回收,仔細拿黃布包裹起來。
李唯的胳膊上會永遠留下這一道駭人的疤痕。
這便是‘割肉還母’事件中,無可爭議的唯一真相。
但饒是如此,這等傷口處理也很考驗郎中水平了。
可這名郎中是李唯培育了兩年多的佼佼者。
郎中不慌不忙,牢記大創口處置口訣。
先清創、止血,再以銀針穿桑皮線小心縫合后敷藥。
閉氣凝神,深吸一口氣,他眼神專注,就是開干。
清創止血,用的是孫思邈的老醫理,寫在《千金方》中的中醫老辦法,僅在其中加入了酒精消毒的步驟。
作為針灸大國,銀針的型號自然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亦無需李唯再開發。
唐朝在這個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已經對其他國家的醫學稍有了解,存在初步的縫合技術,只是礙于觀念和其實際效果不顯,并未普及應用。(縫針感染反致死亡等原因)
但李唯統治的是草原大唐,于他們來說,身體發膚受之君父,君父如何他們便如何,所以李唯普及任何‘新學’大家的接受度都非常的高。
唐代已有桑皮纖維制線技術用于紡織。
李唯優化了原料處理,將傳統桑皮線曬干,后用類似蒸餾酒工藝,以密閉容器加入艾草高溫蒸煮滅菌。
同時利用草木灰水浸泡桑皮纖維,通過堿性物質來溶解木質素,使纖維更柔軟光滑,減少縫合時組織摩擦。
利用唐代已有的紡車技術,將單股桑皮纖維加捻成三到五股提升抗拉強度至可承受皮下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