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遺書,是一封認罪書,同時也是一封表示了其卑微態度的投誠書。
梅伯溫在眾目睽睽之下留下遺書,李唯必使內侍宣讀昭告于眾。
那么天下人見證:
是他梅伯溫脅迫了朝臣深夜逼宮,是他梅伯溫私自策劃并迫使太后殉葬。
后與兒子一起自刎謝罪,僅希望陛下能夠饒恕梅氏一族,讓他們保全性命。
又提及了這輩子的悔恨、難忘之事,看似是在回憶少時凌云志,扼腕嘆息自已走上了歪路。
憶舊貞觀年元月,
寒梅雖瘠,猶懷報春之心,
愿效房杜,肝腦涂地以報天家。
梅氏頂流與如今正值壯年的獨子都自刎殉國了,還有誰能肝腦涂地、用什么方式以報天家?
所以這番話,梅伯溫實際是說,梅氏自愿送一名質子入宮,懇請陛下能夠接受梅氏這般誠意,至于說其他的,就便全看子孫自已的造化吧。
本來,梅伯溫以死來主動替李唯承擔了弒母之責,又一劍帶走了本來會受其恩惠最多、正值壯年的唯一嫡子,免了日后功高脅主的禍患,解了在孝義下堪稱無解的大難,獻上了所有武氏逆黨的罪狀實證,李唯本就應當褒獎梅家,該蔭庇嗣子、封爵加官、賜女入宮。
結果他說什么,說的如此委婉,態度如此卑微,以懇求的姿態,表面上只是說‘放我們梅氏子弟留條性命,感謝陛下大恩大德’。
他遺書里面乍一看、仔細看,什么都沒求。
但品一品細節,站在帝王統治者的角度上分析理解,他梅伯溫注定賺的盆滿缽滿。
李老聽著劉順朗讀出來的遺書內容,有些想笑,但也有些惆悵。
誰跟你是什么弘文館好友,老夫什么時候正眼瞧過你,還見太宗皇帝,可給你美的……
但他卻沒有開口否認些什么,只是嘆了口氣。
梅伯溫恐怕也跟他一樣吧,渾渾噩噩一輩子,早就忘了來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