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大部分的長安土著才知道,這位康居尚書究竟是個什么來歷,又擅長些什么東西,他來當這個戶部尚書究竟是陛下任人唯親,還是他的肚子里真能撐船。
【弘道十三年五月,國庫存余,僅,糧食298萬石,布帛300萬匹,銅錢30萬貫,黃金五千兩……】
看著與開篇首尾呼應的總結,朝臣們沒有一個不倒吸一口涼氣的。
李唯運用了最基礎的對比手法,向朝臣們精準的展示了,什么叫做從貞觀盛世一落千丈的國庫儲備跳崖。
【貞觀十九年:糧食750萬石,布帛960萬匹,銅錢30萬貫,黃金3萬兩,珍寶僅西域諸國朝貢貴金屬器皿三萬件……】
貞觀年間鑄幣量是多少?2
年鑄開元通寶僅數萬貫。
而妖后鑄幣又有多少?
以次充好,使大量不值錢的劣等銅幣泛濫于市井。
如此折騰,國庫竟然還只留有銅錢三十萬貫。
貞觀年之所以叫做盛世是因為什么?
是其核心不在庫藏堆積,而在于藏富于民。
是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
是輕稅,是分配,是穩定。
而妖后臨朝呢?
光是稅就已經征到不知道何年了,更別說年年逐步增高的稅額。
征稅征成這樣了,結果國庫的存余,是要糧食沒糧食,要布帛沒布帛,
百姓就更別談安泰平穩的生活了,長安周邊的百姓都活的戰戰兢兢,生怕食不果腹、命喪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