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師說了這個想法,老師覺得我想太多,明明學理科可以獲得更高的分數,為什么偏偏要產生這種學文的想法。最后,他說,需要和我的父母談一談。
不知道老師和父母都說了些什么,總之,我回家之后,被罵了一頓。無非是覺得我想太多。他們也搞不懂我為什么會發這種瘋,以及,學理科在未來更好找工作之類的。
好吧,那學理科就學理科吧。”
這話雖然不假,但學文學理終究還是要考慮個人興趣林商月沉默半晌,只覺得這一長串的日記看下來,滿滿都是無法主導自己人生的絕望。
盡管在旁人看來林參絮確實是一個可以稱得上是光鮮亮麗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林商月在了解了她不曾公開的過去之后,難免還是會心生惋惜之意:生活在這樣的世界,會有多么壓抑困惑。
離開,于她而言,或許是命運的必然。
腦海中產生這樣想法的時候,林商月恍惚了好一陣。難道說是自己在這些日子悲傷過度,所以也在強迫自己去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接受她的離開嗎?
-
2014年10月2日,星期四
“明明是在放國慶假期,學校卻依然往家長的手機里發月考排名的短信,真是有夠過分的。
這讓那些考試沒考好的孩子們怎么辦哇嗚嗚嗚。
真討厭,發短信的老師真是太壞了!!!雖然我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姐考了
蛾(一)
蛹在蛻變成蛾之后,分泌堿性液體,溶解了繭,重新開始面對這個世界。
-
在最后一條帖子之下,林商月大概是看到了自己此生最不愿直面的話語。
是一條可以稱得上是“相對新鮮”的回復。
雖然說距今有半年的時間,也實在是不能再被稱之為是很新鮮了。
“看到這里,你是否‘重新’認識了一次林參絮呢?
倘若有哪里讓你感到意外,或說是這個‘林參絮’打碎了過去那個與你相愛相處的‘林參絮’的模樣,我也只能替她對你說一聲‘抱歉’。
抱歉,這才是真正的我。
過去老人常言:人在死前的時候,眼前會像走馬燈一樣出現人生當中經歷過的種種事。我的人生活到現在,顯然并不長久,所以估計這個流程也不會太久。如果說這種傳言是真話的話,我眼前的最后一面,或許會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