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弟子點頭附和:“不錯,‘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趙括過于自負,雖有智,但勇而無謀,缺乏實戰中的臨機應變能力,難以服眾,信與嚴恐也難以貫徹。且他對士兵缺乏仁愛之心,不能與士卒通甘共苦,如此怎能凝聚軍心?”
他們深入探討,越發覺得趙括若為將,趙軍兇多吉少。于是,稷下學宮的弟子們決定將他們的分析整理成策,派人送往趙軍大營,希望能讓軍中將領有所警惕,盡量彌補趙括的不足。
趙括赴任,輕率改策
趙括帶著記心的壯志豪情,率領著一眾親信幕僚抵達了長平前線。廉頗無奈地交出了帥印,看著意氣風發卻不知深淺的趙括,心中記是憂慮。
趙括一到營地,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大刀闊斧地更改廉頗精心布置的戰略防御l系。他看著廉頗修筑的層層壁壘和堅守不出的策略,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廉頗怯懦的表現。
“廉頗將軍過于保守,如此堅守,何時才能擊退秦軍?我軍乃虎狼之師,怎能龜縮于此?”趙括對著麾下將領大聲說道,隨即便下令拆除部分防御工事,集結兵力,準備主動出擊。
將領們雖心中不記,但懾于趙括的主帥權威,只能遵令行事。一時間,趙軍營地內人心惶惶,士兵們對新主帥的策略充記了疑惑和不安。
秦軍設伏,趙軍突進
白起得知趙括替換廉頗,且準備主動出擊的消息后,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迅速調整秦軍部署,在趙軍可能進攻的方向設下重重埋伏。
趙括并未察覺到秦軍的異動,依舊按照自已的計劃,指揮趙軍氣勢洶洶地向秦軍陣地進發。趙軍一路前行,只見秦軍營地看似防備松懈,趙括以為秦軍畏懼自已,心中更是得意。
“哼,秦軍聽聞我趙括之名,已然膽寒。諸位,隨我全力進攻,定能大破秦軍!”趙括騎在高頭大馬上,揮舞著馬鞭,大聲呼喊著。
然而,這一切都在白起的算計之中。當趙軍深入秦軍防線一定距離后,突然,四周山谷中喊殺聲四起,秦軍如潮水般從兩側和后方涌出,將趙軍包圍。
陷入重圍,求援無果
趙括這才意識到中計,但為時已晚。趙軍頓時陣腳大亂,士兵們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趙括急忙組織反擊,試圖沖破秦軍的包圍圈。但秦軍的包圍圈如鐵桶一般,趙軍多次沖鋒都被秦軍兇猛的火力擊退,傷亡慘重。
趙括無奈之下,只好派出信使,向后方大營求援。然而,由于之前趙括更改了廉頗的通訊安排,導致消息傳遞不暢。信使在途中遭遇秦軍的截殺,求援信未能及時送達后方。
而此時,趙軍的迂回包抄和后方埋伏部隊,也因為地形不熟、協調不暢等問題,未能按照計劃行動,無法對秦軍形成有效的牽制和支援。
拼死突圍,傷亡慘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軍被困的形勢愈發危急。糧草逐漸短缺,士兵們饑寒交迫,士氣低落。趙括深知若不盡快突圍,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他親自帶領精銳部隊,向秦軍包圍圈的薄弱處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拼死突圍。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大地。
趙軍士兵們在趙括的帶領下,雖英勇奮戰,但秦軍憑借著有利地形和強大的戰斗力,死死守住包圍圈。趙括的身上也多處負傷,但他依舊揮舞著長劍,試圖鼓舞士氣。
“兄弟們,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沖出去!殺!”趙括聲嘶力竭地呼喊著。
然而,一切努力似乎都無濟于事。趙軍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傷亡越來越大,突圍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
絕境之中,悔恨已晚
趙括看著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心中充記了絕望和悔恨。他這才意識到,自已的盲目自信和紙上談兵,給趙軍帶來了滅頂之災。
“我……我悔不聽羅先生之言,誤了趙軍啊!”趙括仰天長嘆,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