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在一個單位上班,坐了車十幾分鐘就能到南港造船廠的干辦那里。
老干辦還在985廠,李干在南港造船廠設了個新干辦,把工作重心從天空轉向了海洋。
海軍的建設將會是未來五年里工作的重心。
這天,李干在辦公室里審閱航母的舾裝進度報告,林小茹拿了一大份文件過來。
她神情古怪地說,“局長,你看看這個。”
工作時稱職務,夫妻倆這一點分得很清楚。
李干放下筆,翻開文件看了起來。
他只看了。
里面確認了李干的個人財產,主要創匯獎勵。
從1985年1月1日開始,國家取消了關于個人、企業的創匯獎勵制度。
企業方面,采取出口退稅等措施來進行扶持,而個人方面,則沒有了國家獎勵。
李干的獎勵太巨大了,關于這筆錢是否如實發放到李干個人賬戶里,上面分歧很大。
最后是宮老拍板說,言出必行,否則國家公信力何在。
于是,最高統帥部針對李干的個人財產出臺文件,確認了他的個人財產數額。
李干除了工資福利,就只有創匯獎勵這個收入了。
問題是,李干的創匯獎勵數額太他媽高了!
從1978年底到1984年底,六年時間里,李干的全部創匯獎勵是驚人的12億東大幣!
也就是說,李干談下來的外匯訂單,規模差不多是2500億美元,平均每年創匯600億美元。
這太恐怖了。
當然,這些錢不是在六年之內全部到位的,大部分交付時間長達十年。
即便如此,平均下來的數額也是相當恐怖的。
李干跑業務賣出去的不只是軍品,還有許多民用產品,積少成多,已然是一個恐怖的規模。
別的不說,單單是12億現金的個人資產,就已經讓李干成為亞洲排名前十的富豪了。
李干看完文件后,拿起筆,問,“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是多少?”
林小茹說,“活期56,五年定期67。”
李干咔咔算了起來。
“我算過了,五年定期的話,總利息是4個億,平均每個月大概是660萬。”林小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