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崽子,讓你去就去,屁話咋那么多呢?”
“快去!”
老爺子喝斥一聲。
張衛國一臉悻悻然,看了一眼李浪,跑去庫房拿著柴刀,就出門去了。
“張爺爺,這些柳條拿來編地籠子?”李浪好奇問道。
“李小子,還是你聰明。”張營長笑著點了點頭。
地籠,在南方十分常見,經常拿來捕魚。
編地籠的材質,在南方也十分常見,就是——竹子。
但是長白山這邊,常年氣候寒冷,溫度低,竹子在這環境無法生存。
沒有竹子,那怎么編地籠子呢?
還好老祖宗們聰明,知道用柳條來編地籠子。
柳條有韌性,不易斷,能彎曲,和竹子一樣有彈性,完全取代竹子,來編地籠子。
一老一少倆人交談間,張衛國很快就抱著一大堆柳條回了屋子。
正值初春,萬物復蘇,柳樹也開始發芽,柳條青青。
張營長拿著幾根柳條,給李浪傳授技巧,
“編地籠子,網眼要小,咱們村那河溝里,都是小白條馬口,還有小鯽魚,這些魚都不大,都是小魚……”
“所以網眼要小而密,就小拇指那么大。”張營長給李浪比畫了一下。
李浪點頭,也有模有樣地拿來幾根柳條子,跟著老爺子學。
老爺子看了他一眼,又繼續道:
“地籠子分兩部分,一個是籠身,一個是漏斗。”
“漏斗是進魚的入口,一開始要大,然后慢慢縮小,魚鉆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了。”
老爺子拿著柳條開始編,不多一會,一個漏斗就編好了。
“哎呀,李小子,你手也挺巧,比衛國那孩子強多了。”看到李浪也編了個漏斗,老爺子贊許地點點頭。
一個地籠子,用一個漏斗就行,編漏斗是簡單的,籠身就要費時間了。
李浪跟著老爺子一點一點學,不知不覺,外邊的天,已經黑了。
……
“終于做好了一個。”
看著擺在炕桌上的柳條地籠,李浪很是滿意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