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建筑眾人太熟悉了。
漢斯曾經最大的汽車工廠,名冠一時埃森納赫汽車廠區平面圖。
埃森納赫既是汽車廠的名字,更是漢斯的一座城市。
和江城這座華國的汽車之都相比,埃森納赫才是真正的汽車城。
上個世紀,埃森納赫汽車廠便開始了汽車的設計和制造。
一直到漢斯分家,埃森納赫汽車廠一共設計了十幾種汽車。
樣樣都是一流汽車。
除了有能力生產汽車,埃森納赫汽車廠還在戰爭期間,承接了大量的軍方訂單,軍用摩托,軍用卡車,乃至于飛機發動機。
都是埃森納赫汽車廠的杰作。
“魯爾會長不愧是埃森納赫汽車廠的功勛元老,一眼辨認出這張沙盤代表著什么。”
“接下來的合作當中,我國希望和你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按照埃森納赫汽車廠的標準,對江城的汽車工業和配套汽車,進行改造和升級。”
陳龍語出驚人。
以魯爾為首的技術專家,除了要指導華國的汽車工業。
還將擔任改造項目的顧問。
盡快完成對江城汽車工業的整體改造,引入漢斯的標準和技術工藝。
實現公差標準化。
與江城汽車廠合作之初,陳龍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江城廠的生產公差,同樣存在無法互相替換的問題。
鷹醬不會再手把手,指導華國如何進行工業標準化,消除工件的公差問題。
他們不幫忙。
漢斯大兄弟未必也幫不了忙。
甭管是東漢斯還是西漢斯。
他們的技術專家從來都是以性格古板,精益求精著稱。
之所以出現東漢斯落后于西漢斯的局面。
不是技術人員不給力,而是毛熊不讓他們給力。
東漢斯的各項發展,必須緊緊跟隨毛熊的腳步。
毛熊認為公差不算問題。
東漢斯的吹毛求疵就當于是無病呻吟。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