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結論和林曉舟不同,”李姐補充道,她的觀察點總是落在最細微處,“他認為政策會延續,但形式會改變,從直接補貼轉向與綠色節能掛鉤。他還特別調用了我們花坊社區團購后臺的生鮮消費數據,認為消費降級的趨勢下,大宗家電消費的潛力正在被高頻次、低單價的民生消費擠占。他注意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細節。”
會議室里一片安靜。
兩個年輕人,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給出了雖不相同但都極具深度的答案。
他們都繞開了表面的數據陷阱,深入到了市場的肌理之中。
“都要了。”楚牧之做出決定。
眾人并不意外。
“但是,”楚牧之話鋒一轉,“入職前,他們需要先完成一個為期三天的‘基層任務’。”
他看向李姐:“李姐,你那個花坊不是缺個幫忙記賬的嗎?讓林曉舟去。”
他又看向阿杰:“陳默,讓他協助李姐,把公司最近所有的行政采購、報銷流程全部梳理一遍,一個螺絲釘都不能漏。”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讓一個量化冠軍去記流水賬?
讓一個風控天才去跑行政流程?
消息傳到林曉舟那里時,她果然提出了異議。
在電話里,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解和委屈:“楚總,我是來做量化分析的,不是來當會計的。”
楚牧之的聲音通過聽筒傳來,平靜卻帶著不容置喙的力量:“在牧之資本,沒有人能跳過‘理解真實世界’這一課。金融不是數字游戲,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生計,一筆真實的交易。你去花坊記三天賬,看看一束花的成本和利潤,看看人們為什么愿意為‘美’買單。什么時候想明白了,再來上班。”
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林曉舟才低聲說了一句:“我明白了。”
而在另一處公寓里,蘇晚晴聽著楚牧之講述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動人的微笑。
她輕聲說:“你終于學會了,把人當做人,而不是棋子。”
楚牧之心中微動,是啊,前世的他,眼中只有冷冰冰的棋盤和棋子,最終眾叛親離。
而這一世,他要建立的,是一個真正有溫度、有底線的團隊。
新工位很快就裝好了,兩個空著的位置等待著它們的主人。
旁邊,陸遠曾經坐過的那個位置,也被徹底清空,電腦、文件、雜物……所有他存在過的痕跡都被抹去。
唯獨那塊刻著“陸遠”名字的金屬名牌,沒有被拆下。
楚牧之站在那個空位前,對著辦公室里所有的員工,一字一句地說道:“這個位置,我會一直留著。不是為了紀念他,而是為了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能力再強,一旦失去了底線,終將一無所有。這里,不歡迎下一個陸遠。”
所有人的神情都變得無比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