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板我有印象,上個月帶他看了五次房,每次都要拿著羅盤在陽臺站半小時,說什么
“主臥的床不能對著廁所“,最后跟我說
“還是覺得你上次推薦的
loft
更有靈氣“。
我對著屏幕嘆了口氣,剛想回復
“收到“,突然看見朋友圈彈出條新動態(tài)。是個叫
“老陳速寫“
的賬號,發(fā)了張地鐵站的素描,畫里穿西裝的男人正咬著法棍趕地鐵,嘴角沾著點面包屑。配文寫著:“清晨七點的匆忙,也藏著甜。“
畫筆與螺絲刀的選擇
這畫看得我心頭一跳。老陳是我上周在咖啡館遇到的畫家,當時他正對著窗外速寫,面前擺著杯沒加糖的美式,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我當時還想,這人真自在,不用對著客戶賠笑臉,不用背業(yè)績指標,每天看看風景畫畫畫,多好。
到公司時,王總監(jiān)正拿著計算器算賬,看見我就招手:“小周,趙老板那單要是成了,這個月績效給你加兩百。“
我剛想點頭,突然想起林小滿那張皺巴巴的進貨單,忍不住多嘴問了句:“總監(jiān),您說
咱們這行,是不是跟開面包店差不多?“
他推了推眼鏡:“你睡糊涂了?賣房子能跟賣面包比?“
頓了頓又說,“不過啊,都得憑良心。你給客戶推薦合適的房,就像人家給客人烤新鮮的面包,心里踏實。“
說完低頭繼續(xù)按計算器,鬢角的白頭發(fā)在日光燈下有點顯眼。
十點整,趙老板準時出現(xiàn)在小區(qū)門口,手里果然拎著個黃銅羅盤。我剛想開口介紹戶型,他突然指著綠化帶里的石榴樹說:“這樹好,多子多福。“
我順著他的話頭說:“是啊,您看這樓間距,采光特別好,就像面包發(fā)酵需要足夠的空間“
話沒說完就被自己噎住了
——
這都什么比喻,怕是被面包店洗腦了。
沒想到趙老板居然點頭:“有道理有道理。“
他圍著樓轉(zhuǎn)了三圈,羅盤指針轉(zhuǎn)得像個陀螺,突然說:“小周,你這人挺實在的,不像上次那個中介,凈說些虛的。“
我愣了愣,想起自己昨天給焦面包編的
“獨家工藝“,臉又開始發(fā)燙。
中午陪趙老板在小區(qū)門口的面館吃飯,他扒拉著牛肉面說:“其實我年輕時也想當畫家,天天背著畫板到處寫生。“
我差點把筷子掉在地上:“真的?“
他笑起來:“可不是嘛,后來為了給我媳婦買套房,畫筆換成了螺絲刀,成了裝修工。“
他指了指窗外的江景,“現(xiàn)在就想找個能看見江的房,退休了好重拾起畫筆。“
我看著他眼角的皺紋,突然想起老陳速寫本上的畫。原來每個人心里都藏著個沒實現(xiàn)的念想,就像我羨慕林小滿的面包香,林小滿說不定正羨慕我能穿西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