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試想,當百濟的官員發現,他們手中的俸祿是隨時可能貶值的新羅銅錢,而我奉國的官票卻是硬通貨,能買到更好的東西,甚至能用來繳稅。”
“他們會作何想?”
“當他們需要錢打點升遷、購置田產,維持體面生活時,發現只有我奉國錢莊能提供低息貸款,但必須以效忠奉國、推動奉國政令為條件。”
“他們又會如何選擇?”
霍端孝微微頷首,贊賞地看了王崇簡一眼:“如此不出半年,百濟的官員體系,將被我奉國的貿易體系牢牢綁定。”
霍端孝沒有說露骨,但李徹卻聽得很明白,這完全就是前世某個燈塔國的國策,翻版的美元霸權嘛。
升遷需要錢?
找奉國錢莊。
維持體面需要錢?
找奉國錢莊。
想巴結上司?
送奉國官票最體面!
久而久之,他們眼中還有百濟王嗎?
他們效忠的,只會是能給他們帶來實利的奉國。
其官權看似仍在百濟王手中任命,實則其心早已易主,任命的官員也必是親奉之人!
霍端孝重新看向李徹,正色道:“待其財權癱瘓,官場依附,便是水到渠成之時。”
“殿下可頒一道王令,言百濟初定,百廢待興,為助其恢復民生,特遣奉國官員入百濟。”
“名義上,他們是去協助百濟地方官員治理民生。”
“實則,他們帶去的是我奉國先進的耕作之法、工坊技術、律令規范。”
“讓他們直接深入郡縣鄉里,組織農會,興修水利,開辦識字學堂,教授奉國官話,甚至幫助地方建立更高效的稅收體系。”
“當百濟的孩童在學堂里朗朗誦讀奉國書籍,百濟的地方官發現,沒有奉國官員的幫助,他們連像樣的賬冊都做不出來,政令都推行不下去。”
“您說,百濟的民心所向,基層治理之權,最終會落在誰手?”
“這便是第三策,移花接木!”
“溫水煮蛙,潤物無聲。”霍端孝的聲音平靜無波,“財權根基被毀,官場人心依附,基層治理易手,此時那百濟王不過是一具坐在朝堂上的泥塑木偶。”
“殿下只需再派一使者,持一紙文書,曉以利害。”
“言明為順應民意,請百濟王自愿奉上其最后的收稅、任官之權,將其國土、子民,完全納入我奉國的行省體系。”
“兵不血刃,名正言順,則大局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