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視西伯利亞地區(qū)為‘塞外苦寒之地’,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不盡然。
西伯利亞地區(qū)才是俄國強盛的關鍵,它讓俄國有了戰(zhàn)略縱深,有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樹木資源和水資源更是躋身世界之最。
冷戰(zhàn)巔峰時期,蘇聯(lián)全國44的生鐵、48的鋼、50的煤炭、30的石油以及46的電力都來自西伯利亞地區(qū)。
這就是一個天然的寶庫,拿下西伯利亞的資源,便足以供養(yǎng)一個能稱霸半個地球的霸主國家。
而如今,舊事重來,李徹自然不會放棄這么大一塊肉。
仗,一定要打!
不僅要打,還要打得羅斯帝國奄奄一息,讓其把在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利益全部吐出來!
至于羅斯帝國的本土,李徹卻是不感興趣。
那里距離奉國本土太遠了,根本難以控制。
即便是西伯利亞,也是大得嚇人,前世大鵝也是通過一條鐵路才能勉強控制。
在交通不便、通行不便的古代,恐怕奉國要將所有兵力和資源都燃盡了,才能控制住那么大一片疆土。
此等得不償失之事,實在是沒有去做的必要。
故而,最好的結果便是打得羅斯帝國簽訂條約,讓其老老實實呆在東歐,以此獲得西伯利亞的開采權利。
良久,李徹轉過身,掃過兩位重臣,緩緩開口道:
“滅其國,非其時也。驅其勢力,則斬草不除根,貽禍無窮。”
霍端孝微微一怔:“殿下的意思是。”
李徹眼角閃過一絲冷色:“此戰(zhàn),非為小懲,而為立威!”
“要打得他痛!打得他怕!打得他百年之內,不敢再向東踏出一步!”
諸葛哲瞪大眼睛:“殿下的意思是,要把這支羅剎軍隊全殲,甚至滅了那座城池?”
李徹緩緩搖頭:“不僅如此,還要一路追殺殘敵,將所有被他們控制上繳‘毛皮稅’的番外之民都解放出來。”
“打到對方搖尾乞憐,打到他們的女皇帝不得不出來,和本王求和商談為止!”
李徹微微一笑,不急不躁地坐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