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吧,你的給你哥吃了,爹這個雞蛋給你。”
“爹!”
“你真好!”
看著一臉慈祥的老爹,李浪心里頭也很觸動。
他像是想起一件事來,開口道:
“爹,我想給咱們家拉個電線,你覺得咋樣?”
拉電線,就是裝電了。
六十年代,農村是沒有電的,更不用說坐落在長白山下,毗鄰大、小興安嶺的雙水村。
雙水村是古老的狩獵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很傳統的漁獵村,因此,村里人的住宅和生活條件,就比較落后。
拿照明來講,白天還好,有陽光。
到了晚上,只能點一盞煤油燈來照明。
要不就是點蠟燭。
煤油燈的光,蠟燭的火光,都很暗淡,不夠亮,萬一不小心倒了,還有著火的風險。
畢竟李浪這間房子,是全木屋子。
木屋,是很容易失火走水的。
因此,李浪才決定安裝電線,拉個電,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條件。
“爹,我聽衛民叔說,城里人都用上電了,不用煤油燈了,他們用的是燈泡。”李浪跟老爹介紹道。
“燈泡是個啥子?”李大海撓了撓腦袋,聽不明白李浪這話意思。
李大海是很傳統的獵戶,沒念過書不識字,是個文盲,他理解不了“燈泡”這個在他聽起來很新鮮又陌生的名聲。
“‘燈泡’就是火,只要一拉線,就有光了,有了光,你晚上找東西就看清楚了。”李浪做了一個拉開關線的動作,對老爹解釋道。
“這么神奇?”
“那這這“燈泡”是咋裝的?”
“這個就不用管,交給電工就是了。”李浪搖頭。
“兒子,那這拉電線,要不少錢吧?”李大海猶豫了一下,好奇問道。
“從鎮上拉電線到村里,三十多公里的路,還要架電線桿子,確實要不少錢。”
“不過可以省錢,咱們不從鎮上拉電線。”
“那咱們從哪里拉線啊?”
“三火村,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