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一個匿名上傳平臺,開始上傳。
進度條,一格,一格爬,很慢,像在等一場審判。
我到醫(yī)院時,她已經(jīng)在搶救室。
我媽沖過來抱住我,哭得撕心裂肺。“你殺了你妹妹!你殺了她!”
她指甲掐進我肩膀。
疼,但我不動也不躲。
我爸在旁邊,臉黑得像鍋底,一言不發(fā)。
走廊里,擠滿了親戚、鄰居、記者。
鏡頭對著我,閃光燈,咔嚓,咔嚓,像在拍一個怪物。
“林小雨!你有什么想說的?是你逼她吃藥的嗎?”
我沒理,我媽還在哭喊。“你殺了你妹妹!”
我抬手,不是打,不是推。
堅定地掰開了她抓著我衣領(lǐng)的手。
布料,被扯得變形。
我看著她,她眼睛紅腫,布滿血絲,全是恨,全是痛。
我開口,聲音很冷,很平,像在讀一份判決書。
“媽。她不是,和現(xiàn)在的事,對上了,說我是“預言者”。
媒體電話,一個接一個我將手機卡取下,只留一個匿名小號,叫“旁觀者a”。
我混在爆料帖的評論區(qū),不說話,只點贊,點那些說“需要關(guān)注表演型人格障礙”的、
點那些說“父母偏心是原罪”的,把討論,往深了引。
有人質(zhì)疑證據(jù)真?zhèn)危伊⒖绦袆印?/p>
上傳一張圖,是小柔第一次“自殘”后,我媽抱著她哭,我爸在旁邊說:“小柔別怕,姐姐不會走的。”
時間,地點,人物,清清楚楚。
又一張,是小柔在藥店買安眠藥的監(jiān)控截圖,時間,是她“自殺”前兩天。
再一張,是父親和親戚喝酒,醉醺醺地說:“等小柔考上大學,咱們家才算真正翻身!”
發(fā)上去。
每一張都像一塊磚,把質(zhì)疑的墻,一塊塊砸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