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首領,就是指引營地前進方向的人。
大宋巡狩府府院內。
剛回來就組織府內會議的趙匡胤等人正在商議事情。
坐在主位上,趙匡胤征求眾人的意見,“大家以為,我們該選哪個方向?去哪里建城?”
“官家,當以營地正北方向與正西方向為好。”習慣了叫大宋官家,營地又沒有禁止,呂夷簡也懶得改正。
針對要往哪處方向發展的事,給出自己的意見。
“營地正北方向比鄰凈靈山,凈靈山山巔又存在凈靈池,以后人流往來不息,必然繁華無比。”
“若是正西方向,我們就要走遠一些建城了。”
“最好是地圖上大首領曾去過的,距離破曉城五百公里外的河灘。”
“那里資源豐富,想來也是不錯的。”
趙匡胤面色平常,目光又移向韓琦與范仲淹,道:“稚圭、永叔、希文,你們可有什么其他想法?”
“無論是北面還是西面,都在大河左右。”
“大河吞吐量驚人,預期可以帶來很大的優勢。”
“不過若建城所處地段河水泛濫,恐怕光是治理就要花費很大一筆錢財。”
“而且,外面的大雨還未停止,我們想要臨河建城,首要克服的就是運送人員問題。”
外面的水勢,太兇險了。
歐陽修很清楚水流泛濫,臨河建城的難度。
“大首領既然要我等百里建一城,想必是有手段平息水患的。”
“只是暫時不知是何等手段。”
“永叔,水河泛濫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范仲淹比歐陽修、韓琦、呂夷簡來得都要早。
對破曉營地大首領有一分了解。
既然知道外面水患泛濫,還敢說建城之事,必然是有后手的。
“那位大首領,真這么神奇嗎?”
“這水患若是在大宋,根本解決不了,實在太大。”
韓琦對于范仲淹如
此推論,有些不相信。
但轉眼看著上方坐著的三位大宋官家面色復雜,頓時又有些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