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倆個人逐簽訂合同。寧曉此行帶來5萬元,寧曉就用學校電話給廣東的朋友,讓對方匯1萬元。
蘇開顏,沈主席他們在旁陪同,是因為他們頭一次見買版權的事宜。
現在見到一個2萬字的小說買了5萬,又順帶著把一首歌賣個友情價1萬元。
雖然許巖給了太多驚喜,大家仍不覺對他刮目相看。
事情完成后,學校本準備午飯接待沈主席和寧曉他們,沈主席謝絕了,說是在學校吃飯不合適,他到縣里招行寧曉,以盡地主之宜。
寧曉在縣城呆了一天,等到縣郵局領取他朋友匯來的1萬元,托文聯周編輯帶給許巖。
世上沒有不漏風的墻。
除了二中的師生,鎮上的好多人家都知道許巖寫了一篇文章得了1萬元征文獎金,后來和一首歌,買了6萬元。
這么大一筆錢,都不用做事了,在家一門心思寫文章,哪掙錢還不海了去?
其中,語文老師王得才是羨慕嫉妒,連帶著對許巖有了怨念。
王得才做了半輩子文青,寫了好多文章,發表了幾十篇“豆腐干”。
臨了,跟許巖一比較,啥也不是!
這心里比一下,最多也是羨慕嫉妒一下,但因為以前王得才一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拿到幾塊錢稿費,總會在老婆面前顯擺一下。
現在報應來了,老婆一聽許巖一篇文章和一首歌就賣出7萬元。
老婆啐了王的才一口,以后,王得才再也不敢當她面顯擺了。
許巖掙了大錢的消息,傳到老媽黃秀英的耳朵,起初還不敢相信,問了幾個人,包括郵電局的劉日水,因為劉日水早就與她說過許巖寫文章賺稿費的事情。
“黃秀英,我早就和你講過,你兒子有出息,那是文曲星下凡!”
……
黃秀英把消息給丈夫許政華,一聽,許政華樂了,好家伙,這比鄉鎮企業一年的利潤都多。
其實,大環境下,很多鄉鎮企業都入不敷出。
夫妻倆雖然沒有商量,但都有一個心思,這么多錢得拿過來存著,小孩子拿著這么多錢干嘛?
特別是黃秀英,決不容許兒子拿著這筆錢亂花。
“一定要從阿東那里把錢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