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望在母親的催促下,大口嚼著肥美的肉塊,滿嘴流油。
而陳川面前,只有清湯寡水。
蘭氏低著頭,一言不發。
她只是沉默地拿起筷子,趁著李氏轉身進廚房的間隙,以一種近乎卑微的姿態,飛快地伸長手臂,從那盤紅燒肉的邊緣,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幾乎全是肥油的肉皮,迅速放進陳川的碗里。
做完這個動作,她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臉色更白了三分。
隨即低頭,默默地啃起了自己的那個窩頭。
陳川看著碗里那塊顫巍巍的肉皮,鼻頭一酸,心就像被針扎一樣疼。
他抬頭看向自己的母親。
短短數月,那個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在陳家被視若珍寶的大家閨秀,竟被磋磨得形銷骨立。
當年,張家遭了災,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是陳家慷慨解囊,送錢送糧,才讓他們一家渡過難關。
甚至還置辦了如今江寧府淮安縣中的一座小院和幾份田產。
可如今,恩人落難上門,得到卻是比寄人籬下更卑微的羞辱。
再這么下去,他和母親能不能活到明年冬天都是個問題。
他必須做點什么!
這個世界,史書上并未記載,風土人情卻酷似他前世研究過的明朝,國號為“大齊”。
在這里,同樣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科舉,是這個時代唯一的,也是最光明的晉升之路。
而他,一個前世的漢語言文學博士,雖然穿越成嬰兒后,許多專業知識都已模糊,但那些曾倒背如流、刻在骨子里的四書五經,卻是他最大的依仗。
考個童生,中個秀才,對他來說,或許并非難事。
前提是,他得有書讀。
陳川低下頭,默默地將那塊肉皮塞進嘴里,用力地咀嚼著。
他知道就算他夾回去,母親也不會吃的。
“若望啊,今天先生教了什么呀?念給娘聽聽。”
李氏這會兒也重新回到方桌,夾了一大塊肥肉放進兒子碗里,滿臉都是炫耀的笑容。
張若望得意地挺起小胸膛,居然真的把書本拿到了飯桌上,搖頭晃腦地念起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他念得磕磕巴巴,還錯漏了幾個字,但李氏聽得如癡如醉,仿佛她兒子已經是狀元及第。
一向沉默寡言的姨夫張鳴,此刻也來了興致,放下筷子,考校道: